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8:04:04
依清代屋頂之規(guī)制,屋頂?shù)燃売筛叩降头譃椋褐亻軓T殿、重檐歇山、廡殿、歇山、懸山、硬山。
1、廡殿:四坡屋頂,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2、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懸山,下半部廡殿所組成,基本上只準(zhǔn)官署使用。
3、懸山(挑山):屋頂兩側(cè)突出于山墻。
4、硬山:屋頂兩側(cè)不突出于山墻。
5、攢尖:包括圓攢尖,四角攢間,三角攢尖及八角攢尖等
6、卷棚:沒有中脊之屋頂。
擴展資料
廡殿頂,即廡殿式屋頂,宋朝稱“廡殿”或“四阿頂”,清朝稱“廡殿”或“五脊殿”,日語稱寄棟造,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筑的一種屋頂樣式。在中國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時和日本也見于佛寺建筑。
廡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一說戧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由于屋頂有四面斜坡,故又稱四阿頂。
廡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廡殿頂,而故宮的英華殿則為單檐廡殿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傳統(tǒng)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