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0:29:34
一個媽媽最近很煩。
她說:“女兒讀中班。在幼兒園適應得挺好。跟小朋友處得也不錯??删褪怯幸惶焱砩?,我有事忙住了,請孩子同班小朋友的媽媽代接的。等我接她回來的時候,女兒已經(jīng)被同學家的房子裝修以及家里擺設吸引住了,覺得同學家的什么都比自己家的好,不斷地說同學的臥室有這個、有那個,還專門問我,可以不可以把自己的房間也變成那樣的?”
孩子的問題,顯然讓媽媽不舒服。她滿臉憂慮地問:“我女兒這么小就會攀比了嗎?我該怎么回應她啊?反正我當時沒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轉(zhuǎn)移了話題?!?/p>
我于是跟這個媽媽確認:客觀點說,孩子同學家的裝修你覺得怎么樣?
媽媽愣了一下,答:的確比我家好看,有品位。
我笑到:那你女兒說的難道不是事實嗎?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攀比”似乎已經(jīng)被很多人定性為貶義詞。但凡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有攀比的苗頭,都會引起一些父母的警惕,甚至引發(fā)父母對孩子的定性、批評或責罵。
所以,今天我想為“攀比”這件事正個名。
就拿開頭這個例子來說。
小女孩分明說的就是事實呀。
媽媽完全可以回應女兒:我也覺得他們家的裝修挺好的。但是,我們不需要和別人家一樣。我們可以有自己的style。
為了鼓勵女兒對“美”的追求,媽媽甚至可以拿出一點錢,讓孩子參與到她的房間的布置。
不一定豪華,但是要有情調(diào)。
換作是我,我就會這么回應孩子。
這樣一來,即便我們的家庭裝修可能沒有同學家的好,但是我們的孩子,卻有一個足夠好的媽媽呀!
說到底,還是我們對孩子“攀比”這件事誤解太深。
極端的攀比行為,的確有問題。但很多所謂的孩子“攀比”,其實是正常的且合理的。所以,我們需要分情況對待,切不可上來就一棍子打死。
有時,攀比不是攀比,而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意識。
比如,有個家長曾經(jīng)給我們留言說:
“3歲的女兒放學后,有些傷心地說,老師今天沒有給她小紅花,很多小朋友都有就她沒有。我就安慰女兒說沒關系,即使沒給你小紅花老師一樣喜歡你?!?/p>
女兒又說,老師講了,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才有小紅花的。我就告訴女兒:“那下次努力表現(xiàn)好點就可以了啊?!?/p>
然后,這位媽媽就問了,不知道自己這么說,合不合適?
她還補充說,“女兒經(jīng)常會跟同伴去比較,比如她跟小朋友玩時就會說:看,我有這個玩具,你沒有吧……像這些我需要去糾正嗎?我怕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攀比?!?/p>
就媽媽所描述的這幾件小事而言,我不覺得這個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