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1:07:10
步入門樓,豁然開朗的空間映入眼簾,兩旁是兩棵巍峨的古槐,為寺院增添了幾分寧靜與肅穆。正中禮拜大殿,前有面闊5間的歇山頂抱廈,抱廈兩側(cè)典雅壯觀的欄額立柱與飛檐斗拱,彰顯出建筑的古樸與莊重。連接抱廈的禮拜大殿,三拱棚頂交錯勾連,大殿內(nèi)部寬敞宏大,四壁簡潔無華,能容納千人一同做禮拜。禮拜大殿兩側(cè),改建有天經(jīng)院、廂房等,均為起脊出檐的大瓦房,為古寺增添了幾分生活氣息。
納家戶清真寺的歷史悠久,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年,寺中原楹聯(lián)匾額記載著其來歷:"吾家棄秦(陜西)移居西夏(寧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間。"然而,由于時代久遠和地震、戰(zhàn)爭的破壞,原寺建筑早已不復存在?,F(xiàn)今的寺院為清嘉慶時期的建筑,并經(jīng)過多次修葺,成為寧夏文物保護單位。
步入寺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敞的空間,兩旁的古槐樹顯得格外莊重,為寺院營造出寧靜的氛圍。禮拜大殿位于寺院正中,前有歇山頂抱廈,欄額立柱與飛檐斗拱的裝飾,使整個建筑顯得典雅壯觀。連接抱廈的禮拜大殿,三拱棚頂交錯勾連,內(nèi)部寬敞宏大,四壁簡潔無華,能容納千人一同做禮拜。禮拜大殿兩側(cè),改建有天經(jīng)院、廂房等建筑,均為起脊出檐的大瓦房,為古寺增添了幾分生活氣息。
納家戶清真寺的歷史悠久,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年,寺中原楹聯(lián)匾額記載著其來歷:"吾家棄秦(陜西)移居西夏(寧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間。"然而,由于時代久遠和地震、戰(zhàn)爭的破壞,原寺建筑早已不復存在?,F(xiàn)今的寺院為清嘉慶時期的建筑,并經(jīng)過多次修葺,成為寧夏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