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13:24:09
中國古代的冰箱是怎樣的? 《詩經(jīng)》《豳風·七月》曰: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入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薄岸砧彵鶝_沖,三之日納入凌陰”意思是說夏歷十二月鑿取冰塊,正月將冰塊藏入冰窖。“沖沖”:象聲詞。“陰”:聞一多說,陰通窨,窖也。“凌陰 ”:冰窖。 人類用冰為自己服務的歷史看來十分久遠?!吨芏Y》里就有有關“冰鑒”的記載。據(jù)考證,所謂“冰鑒”就是暑天用來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算起來,“冰鑒”該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冰箱” 了?!秴窃酱呵铩飞弦苍涊d:“勾踐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廚?!边@里說的“冰廚”,就是夏季為帝王供備飲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稱為“冷宮”。“冷宮”兼具現(xiàn)代冰箱、空調(diào)的功能。 古人還把“冰箱”技術運用到生產(chǎn)運輸中。明代黃省曾在《魚經(jīng)》里寫到,當時漁民常將一種鰳魚(即白鱗魚)“以冰養(yǎng)之”,運到遠處,謂之“冰鮮”。這樣看來,“以冰養(yǎng)之”的儲藏方法,我國古人最遲在明代就已經(jīng)運用得十分普遍了。 古代藏冰,一說為祭神,一說為備暑天之用,而且還配備了管理冰庫的專門官吏,名曰“凌人”。每年寒冬,人們將河中的冰鑿成一塊塊大冰塊,放入地窖,然后封存起來,要避免空氣進去,這種冰可以保存到炎熱的夏天。這種方法一直相沿不變,清代的紫禁城內(nèi)就曾設冰窖5座,藏冰近3萬塊古代用于藏冰或夏天貯藏易腐物品的場所,其功能與現(xiàn)今的“冰箱”相似,且這種方式一直沿用至晚清。 那么有型可見的實物“冰箱”在古代最早又是怎樣的呢? 據(jù)查應該是“銅冰鑒”——戰(zhàn)國時期的一件冰酒器,它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最原始的“冰箱”。原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銅冰鑒的四足是四只動感很強,穩(wěn)健有力的龍首獸身的怪獸。四個龍頭向外伸張,獸身則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狀。整個獸形看起來好象正在努力向上支撐銅冰鑒的全部重量。鑒身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個龍耳,作拱曲攀伏狀。這些龍的尾部都有小龍纏繞,還有兩朵五瓣的小花點綴其上。 銅冰鑒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鑒內(nèi)有一缶。夏季,鑒缶之間裝冰塊,缶內(nèi)裝酒,可使酒涼。屈原在《楚辭》中有“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的詩句,就表達了冰凍甜酒、滿杯痛飲真清涼的感受。當然亦可以在鑒腹內(nèi)加入溫水,使缶內(nèi)的美酒迅速增溫,成為冬天時飲用的溫酒。一器多用,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相當便利,這種想法和器物我國古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