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14:13:22
漓江、桃花江、木龍湖、桂湖、榕湖、杉湖謂之兩江四湖。桂、杉、榕三湖宋已有之,今之木龍湖為陸地。為溝通漓江與內(nèi)湖之水脈,掘土45萬余方,乃成。因與漓江之交匯處有木龍古渡之勝景,其上木龍洞在焉,故曰木龍湖。
水上游玩乃桂林之盛事。時代變遷,兩江四湖江湖斷隔,環(huán)城水系,破碎支離,水質(zhì)惡化,文物湮沒,危樓破房,雜陳于山水之間,名山秀水,其狀慘然。為恢復(fù)往日環(huán)城水系之勝景,桂林市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決心連江接湖,清淤截污、架橋修路、顯山露水,啟動兩江四湖工程。
兩江四湖景區(qū)遍植名樹、名花、名草,造榕樹、銀杏、雪松、水杉、木蘭、棕櫚諸園,以改善桂林中心城之生態(tài);架設(shè)名橋19座,以增加江湖之靈氣;恢復(fù)、修建古之名樓、名塔、名亭萬余平方米,以增加桂林城市之亮點;發(fā)掘、修繕文物50余處,以昭然桂林之歷史文化;建高科技之升船機、船閘各一處,以方便舟船之通行。
今之兩江四湖,襟江接湖,飛湍瀑流,奇峰倒影、清波拍岸,芳草繽紛,佳木繁蔭。沿湖岸線,斗折蛇行,座座新橋,景趣相融,各呈異彩,樓亭臺榭,錯落有致,交相輝映,更有,船閘濟舟,山環(huán)水繞,名勝盡攬。如夕陽西下,萬盞齊明,燈火闌珊,雙塔映月,橋跨銀河,宋街連城。環(huán)城水系,為甲天下之桂林山水錦上添花,令中外游客流連忘返。
漓江 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發(fā)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jīng)桂林、陽朔、平樂等縣。由桂林至陽朔 84 公里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奇峰夾岸,碧水縈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風(fēng)光旖旎, 猶如一幅百里畫卷。
桃花江 舊名陽江,屬漓江主要支流,發(fā)源于桂林市靈川縣境內(nèi)的中央嶺東南側(cè),由北至南流經(jīng)桂林城西側(cè),流經(jīng)城區(qū) 18.4 千米,往東南匯入漓江。溯江北上,宋代時可與西湖、清塘相通,直抵今蘆笛巖前的芳蓮池。桃花江江流平緩,清幽恬靜,沿岸山峰倒映如畫,一派田園風(fēng)光,具有另外一種情調(diào),歷代舟游很盛。桂林市兩江四湖二期工程就是要開通桃花江至芳蓮池的水道,進一步開發(fā)桃花江?,F(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桃花江下游清淤疏浚及兩岸景觀建設(shè)工程,從環(huán)城西路桃花江大橋至象山桃花江與漓江匯合處,全長 2.07 千米,清淤 3 萬立方米,使河道行洪瓶頸段面擴大了 15% ,這一河段的正常水深達到 1.6 米。同時將原來的堤岸改建為生態(tài)護岸,種植了大量的喬木、地被植物,設(shè)置了疊石、人工瀑布、涌泉、小橋、棧道、步行道、浮雕,再配以燈光,更顯婀娜多姿,絢麗如畫 .
榕湖與杉湖
榕湖為宋代人工開掘的桂林城南護城河,古時合稱陽塘。有文云:“ 南北相望,演漾若數(shù)百畝。臨水人家
。粉墻朱榭,相錯如繡 ……” 兩湖以清明幽靜著名,從清代至近代,一直為墨客、名家樂居、游覽之所。兩湖安線蜿蜒有致,富于變化,湖心園林建筑精雕細刻,與景和諧相融;古南門,白崇禧、李宗仁故居,圖書館,黃庭堅系舟處等景點構(gòu)成榕杉湖景區(qū)濃厚的人文景觀。
杉湖,東西長約 390 米,平均寬度 180 米,水域面積 7.02 公頃,四個湖最深 3 米,最淺 1.5 米。杉湖與榕湖,都是宋代人工開掘的桂林城南護城河,合稱陽塘。
杉湖南岸有一處中西結(jié)合式的別墅式建筑,是李宗仁的官邸,是國民黨代總統(tǒng)李宗仁在當(dāng)選中華民國副總統(tǒng)時落成,是李宗仁在民國 37 年 4 月 --38 年 11 月間多次回桂林的居住和辦公的地方,現(xiàn)建筑保存完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聳在杉湖島上的日、月雙塔。日塔用銅材裝修,金碧輝煌,高 42 米,是中國最高的銅塔;月塔用琉璃裝修,莊重典雅,高 35 米。兩塔之間有建在湖面下的水族館,把雙塔連接起來。 杉湖與榕湖以陽橋為界,橋東是杉湖,橋西是榕湖。榕湖東西向長 860 米,平均寬度 110 米,水面面積約 9.46 公頃。
木龍湖 木龍湖景區(qū)建設(shè)突出了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相融合的特點,在木龍湖北側(cè)依托宋代東鎮(zhèn)門、宋城墻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建設(shè)包括宋街、半邊街、古宋城、木龍塔、木龍夜泊、淺橋魚影、聽荷軒等具有宋代建筑氣息的古建筑落的景點,木龍塔是以上海宋代的龍華塔為藍本建造的,高 45 米。在木龍湖南側(cè)與疊彩山之間建筑以觀賞林地、草地、溪流、瀑布為主的生態(tài)景觀帶。
木龍湖現(xiàn)在的位置,在宋代是一排排的兵營;兩江四湖工程施工前,建有密集的民房。為了連通漓江與內(nèi)湖,收到顯山露水的效果,實施兩江四湖工程中,搬遷居民 1896 戶、單位 56 家,拆除舊房 174842 平方米。其中,木龍湖整體拆遷安置工程,共拆除舊房近 15 萬平方米,創(chuàng)下在廣西單項城建工程中,一次性整體搬遷安置人數(shù)最多,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短,拆除房屋面積最大的記錄。又在疊彩山與鐵封山之間開挖長約 1100 米的人工湖,開挖土石方 100 余萬立方米。這個人工湖因為鄰近木龍洞,故名 “ 木龍湖 ” 。
桂湖 宋代城西護城河。南北長約 1700 余米,平均寬度 110 米,為歷史上 桂林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 “ 老人高風(fēng) ”“ 桂嶺晴嵐 ” 為傳統(tǒng)名景,沿湖栽有大量名貴喬木花草,榕樹園、銀杏園、雪松園、水杉園、木蘭園、棕櫚園等園林景觀與西清橋、寶賢橋、觀漪橋、麗澤橋、迎賓橋等新景橋構(gòu)成了一個集名樹、名花、名草、名園、名橋于一體的博覽園。
澄碧的湖水 搖曳的枝頭
奇特的山峰構(gòu)成了今天之桂湖水城
走在湖邊 蕩漾湖中
棕櫚歡歌、崖花水藻、叢發(fā)清綺
老人高風(fēng)等景漸入眼簾
置身其中,陪感清新幽雅、舒適恬靜
無處不體現(xiàn) “ 天人合一 ” 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