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3:04:40
大伾山陽明書院,作為呂祖祠建筑的一部分,其歷史底蘊深厚。院內(nèi)有一處引人注目的建筑,名為"三豐嘯臺",這是明朝初年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三豐的杰作。這個小巧精致的石坊坐落在院西北角,保存完好,橫額上刻有"到此心清"和"引人入勝"的字樣,讓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禪意。
東門處,陡峭的懸崖邊分布著諸多摩崖題記,如"舊地重游"、"瞻彼淇澳"和"千仞崗"等,字跡清晰,內(nèi)容豐富,展現(xiàn)出歷史的滄桑與歲月的痕跡。崖下,夏日里,一個長方形的水池宛如一面明鏡,清澈見底,據(jù)說池邊曾有一股泉水,雖然水量不大,但流淌時斷時續(xù),如今已干涸無蹤。
陽明書院內(nèi)古柏參天,蒼翠挺拔,詩詞碑碣林立,集顏、柳、歐、趙等大家書法風(fēng)格于一體,各具特色。北墻壁嵌有一塊劉德新書的"似瀛洲"硅刻,藝術(shù)價值極高。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珍藏著王守仁(號陽明)的"大伾山賦"和"大伾山詩"的石刻,以及王陽明的畫像碑,因此,后人尊稱此地為"陽明書院",彰顯了其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擴展資料
大伾山,位天河南省鶴壁??h城東,故又稱東山。因其有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稱于世。該石佛始建于北魏,依山開鑿,總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樓內(nèi),素有“八丈佛爺七丈樓”之稱,為世界佛屋景觀之唯一。古時,黃河流于其腳下,每到雨季,常會洪水泛濫,故雕石佛以鎮(zhèn)之。2001年6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屬國家“AAAA”級景區(qū)。大伾山上現(xiàn)存道觀佛寺建筑7處,名亭8座,石窟6處,各式古建筑138間,摩崖碑刻460余處,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