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21:19:57
在商店里買紙,不能試的情況下,可以用眼睛和手或者是鼻子來鑒別熟宣紙的好壞嗎?用手觸摸``看紙張的堅韌程度``你可以用手揉一個紙角看看它的表面是否一下子就折皺了``一般宣紙皺了不會有硬角都是軟角來的`宣紙的選用\r\n質(zhì)地柔韌厚密:選擇紙張的時候質(zhì)地是最重要的,質(zhì)地不佳的紙既容易損筆,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紙,莫不以品質(zhì)見稱,如澄心堂紙「密如璽」,玉板宣「柔韌、耐久」。紙質(zhì)堅韌緊密是最好的,選擇時以目測就可以知曉。\r\n色彩潔白:紙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質(zhì)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紙。潔白無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為原料,蜀牋則「以浣花潭水造紙」,都是實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純潔白,才是本性佳之紙,但染色之紙不易傳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宮博物院,還是避免使用的好。潔白不潔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r\n表面光澀適中:紙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澀之分;光滑固易行筆,但若過滑而筆輕拂而過,便無筆力可言,若粗澀則與之相反,易得筆力,但過澀則難于施筆,易損筆鋒,所謂「細(xì)而不澀」也。這個可憑視覺與觸覺分辨,就不多談了。\r\n吸墨適度:紙須能入墨,否則墨浮紙表,易于脫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紙類吸墨較強,牋紙則反之。吸墨太強,若運筆稍慢,則點畫俱成墨團(tuán)。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紙,亦非所宜。故擇紙時要考慮到書體及個人運筆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紙但不成「團(tuán)」為佳,選購時若店家允許,僅管用墨去試,一試便知。\r\n據(jù)碑帖擇紙:臨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僅要注意到筆,紙也是條件之一。擇紙先辨其吸墨性,視真跡的入紙程度而定,入紙多則選用強吸墨紙,反之便選較弱者。若無法窺知入墨實況,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風(fēng)俗辨之,鋒芒顯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紙類;溫潤含蓄,風(fēng)華內(nèi)斂者,則可選用宣紙類。\r\n依個性擇紙:當(dāng)然,個人的喜好也是該考慮的,否則若買回不愛用的紙,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運筆急者,宜選強吸墨紙,其墨方能入紙,行筆遲緩者,則可選弱吸墨紙,不然墨團(tuán)躍然紙上,可不大妙啊。\r\n用紙的注意事項\r\n宜平:書寫時必需平放,才易于書寫;若紙皺,便不易書寫了。惟有人寫古篆隸時,故意將紙揉皺,以求斑駁之致與古意。\r\n潔凈:紙上污穢,會影響觀瞻運筆與墨色,灰塵也會影響運筆,若與墨汁相雜,墨既不堅,亦乏光彩。這雖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r\n分格:書法書法,寫字最重法度,故「書」、「法」并稱,尤重間架與章法,布置章法有縱行橫列之分,立定間架則有九宮、田字、米字諸式。線條亦有明暗之別,凡篆隸行草楷諸體都是如此,尤其是楷書更是重要;據(jù)說唐人重「法」,絲毫不茍,看留下來的名家諸法,其法度之謹(jǐn)嚴(yán),空前絕后,故有九宮創(chuàng)于唐人之說。\r\n分格也需隨書體而定,法度最嚴(yán)的楷書和篆隸,縱橫需整齊,行列皆可畫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橫列,以免縛手縛腳,不得縱放。明線宜細(xì),以免妨害觀膽,暗線用書宜輕,不必涂抹,以免損毀紙張。若摺紙易起皺折,妨礙運筆,亦須避免。\r\n固定:書寫時紙需固定,若紙隨筆動,字便不能隨心應(yīng)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紙,也可以用鎮(zhèn)尺壓在適當(dāng)位置,使紙固定。\r\n墊吸水布:以筆飽蘸濃墨寫字時于頓挫重按處,力透紙背,墨滲紙外,不但會沾污桌面,且筆畫染開,也會破壞畫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紙或布墊在紙下,可以將滲出的墨吸乾凈,保持畫面整齊。\r\n待乾收紙:墨汁未乾時收紙的下場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個字平白多了個「鏡像」,有時實在令人哭笑不得。還有,不要自作聰明的將作品「盼乾」,或是想用衛(wèi)生紙吸乾,這樣不但會使墨易脫落,且會使墨色受損。收拾時,不要任意摺疊,以免損紙,有礙觀膽。\r\n藏諸乾涼處:紙受潮易腐朽,過度乾燥又會破裂,因此若想使貴大作能長長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其他如蟲蛀也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