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01:24:03
我和先生現(xiàn)在住在北京六環(huán)外的小堡村,這里說起來是一個村莊,但其實(shí)它早已不是鄉(xiāng)村了。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宋莊是北京著名的畫家村,宋莊的出名一開始是從小堡村開始的。因?yàn)樽钤缒桥擅漠嫾易钤绲穆淠_地就是這里。后來來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這里聚集了上萬的畫家,還有作家、詩人、導(dǎo)演,搞音樂的,大凡是搞藝術(shù)的人都愛往這里扎。
其實(shí)對于宋莊我有一種獵奇心理,早就聽說過宋莊,但一直沒來過。四年前來這里拜訪一個畫家,才第一次來了宋莊。
我對宋莊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看起來就是一個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可能因?yàn)橐恢弊≡诔鞘欣锏脑?,怎么看這里怎么覺得土。
后來因?yàn)檗o了職不想在城市住了,就想來農(nóng)村找一處院子住,換一種心情。那時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往宋莊跑,開著車在小堡村的胡同里瞎轉(zhuǎn)悠,轉(zhuǎn)了一條胡同又一條胡同,看見誰家院子上貼著“出租”的條子,就趕緊打電話詢問。
我們看的第一個院子是北街的一個院子,當(dāng)時院子里住的是兩個搞服裝設(shè)計的女孩,看房那天她們不在家,房東開了門只讓我們看了一下主房,兩個臥室沒有看。我不太喜歡這個院子,太破舊不說,廚房和廁所都在院子里,到了冬天根本沒法住,而且院子也太小。
這里的院子很搶手,差不多出來一個院子很快就沒了。
第二個院子在西街,那天正好開車路過,看見電線桿上房東的電話。這個院子是房東兒子的婚房,所以裝修看起來還不錯,房子也高,院子很方正,改造起來也不會太費(fèi)事。當(dāng)即我們就決定租下這個院子。后來經(jīng)過了兩個月的改造,拆了吊頂,露出了粗木的房梁,換了落地的門窗,一切都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設(shè)計的。
第三個院子是南街的一個院子,當(dāng)時的房租比較便宜,不知是頭腦發(fā)熱還是怎么回事。我們又租了這個很破的院子,后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都在裝修。
剛搬過來的時候特別興奮,有了一種別樣的感受,精神一下子就放松了。村里很安靜,關(guān)起院門幾乎與世隔絕。我們把房子搞得很舒服,先生還給我弄了一整面墻的書架。呆在家里哪也不想去。
我喜歡早上在廚房里做早餐,每天吃早飯的時候都被陽光照著。
在這里,我們誰也不認(rèn)識,接觸最多的是我們的房東。西街的房東姓崔,南街的房東姓史,這是村里的兩個大姓。
兩個房東兩個性格。老崔家性格開朗隨和,他和他老婆總是笑盈盈的。老史家性格古板守舊,總是繃著一張臉,有時說起話來也不給人面子。
兩個房東跟我們都是房前房后地住著。因?yàn)樵谖鹘肿×藘赡甓嗟臅r間,自然就跟老崔家更熟絡(luò)。他有事沒事地就會過來找我們聊聊天,有什么事了他也喜歡幫忙。我們出國時,他會幫我們喂貓、澆花。
胡同里的一排房都是他們家的,一共有五個院子,老崔兩口子住一個院,他家二兒子住一個院子。其余的三個都出租。他兒子在村里的村委會上班,是個電工,他兒媳婦是燕郊的,偶爾會去周圍的畫廊上上班。
老崔有三個小孫女,有兩個孫女是他大兒子的,一個小孫女是二兒子的。兩個小一點(diǎn)的女孩經(jīng)常會被放在爺爺奶奶家讓他們帶看,一個叫欣欣,一個叫二妮。
房東老史性格截然相反,特別怕麻煩,還事兒多。住他家的房子既不能在墻上釘釘子,也不能在他家門口停車,稍不注意停了車他就會給你車上貼張紙條罵你。老史家有個86歲的老爹,老史和他老婆見了他爹就像老鼠見了貓。爺倆長得很像,簡直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只不過老頭比兒子高出了大半頭。
不過聽人說,在村里住著還是得跟房東搞好關(guān)系,畢竟房子是人家的,就算你裝修的再好,人家還是該轟你就轟你。
跟老崔家簽了三年的合同,跟老史家簽了五年。去年年底老崔家的合同到了期,房租一下子漲了差不多一倍,沒辦法,只好退了西街的院子搬到南街這邊來住了。
南街的合同還有兩年才到期,交房租時老史很不高興,他說房租要漲,我們說合同簽了五年,要漲也是按照合同來,老史拉著一張臉勉強(qiáng)接過了我們交的錢。后來碰上我們,還追跟我們說漲房租的事情,說哪天如果他老爹死了,房租就得漲,因?yàn)榉孔邮撬退蟾绲?,他一個人做不了主。
雖然小堡村已經(jīng)城市化了,但是老崔和老史還是保持著農(nóng)村的生活習(xí)慣。他們幾乎不出村,固守家園。有時看我們出國玩兒,他們特別不理解。老史就曾經(jīng)問我出國有什么好,他說每天吃完飯跟他老伴兒出去遛個彎兒他就覺得像是旅行一樣。
村里的紅白事也讓我特別開眼界。誰家結(jié)婚了娶媳婦了、辦滿月了,他們就會在馬路中間搭上一個大紅棚子,然后宴請村里的人大吃大喝三天。路過的車看到這種情況也只能繞著走。
小堡村這幾年變化很大,越來越商業(yè)化,根本不像一個鄉(xiāng)村。餐廳、咖啡廳、私人會所、酒吧比比皆是,還有書店、花店、服裝店,當(dāng)然最多的是畫家的工作室和做畫框的店。
房租也是水漲船高,院子的租金更是漲得厲害。很多畫家承受不了高的房租就都搬走了,搬去了周邊其他的村子或是搬去了燕郊,很多的廣告公司、攝影公司、直播帶貨的工作室、刺青室、教古琴的就開始搬進(jìn)來。不過他們也都大多呆不長,一般呆個一、兩年就會換一撥。
村里很多人家都拆了自己家的院子蓋起了兩層的樓房,有的整座樓房做成了很多個公寓,出租給那些在通州上班的打工族。
我們在村里已經(jīng)住了三年的時間,也越來越習(xí)慣這里的生活。這里的房子空間大不擁擠,住起來也相對安靜。而且在這里生活也很方便,超市快遞送餐什么都有。
我們沒事幾乎不進(jìn)城,進(jìn)了城辦完事就總想著趕緊回到村里。我們也不知道能在這里住多久,反正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把這里當(dāng)成家了。
【無戒學(xu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