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8:46:19
茂名信宜古城簡介
信宜古城址位于信宜市的鎮(zhèn)隆鎮(zhèn)八坊村,那里有嶺南地區(qū)罕見的古建筑,并集中了一批頗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書院。
信宜始稱信義,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懷德地置。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稱信宜縣(從唐貞觀到宋熙寧的430多年中,它還作過竇州府,為州縣并治之地。從唐武德四年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縣城的所在地,至今己有近1400年的歷史。走進八坊村古色古香的建筑隨處可見,古老的墻面由于風化水蝕而斑駁陸離,石柱也已經(jīng)布滿了苔蘚。走在古老的小街小巷上,更是宛如在翻看著一頁散發(fā)著古墨香味的歷史畫卷令人回味無窮。而它所遺留下來的一份份沉甸甸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成為了吸引中外游客的好去處。
文明門
又稱為紅樓,原是古城南門,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城垣,建成東、西、南、北城樓四座,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紳士梁貽嘉等呈請移南門于學宮正門,取“青云路上構(gòu)杰閣,獻奇納秀開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門。后形成習俗,凡官宦履職調(diào)任,民間婚嫁喜慶都經(jīng)此門出入。
文明門最初為廟宇式建筑。民國36年(1947年改建,建筑仿宮殿樓臺式,分兩層,底層為甕城,中開拱門,門高4.73米,寬4.4米,深10.55米。城門上還曾設置土炮,于每天正午鳴響報時。
現(xiàn)在所見的文明門,建筑體寬24米,深14米,高30多米,裝修式樣屬“遮殿頂”的樓臺結(jié)構(gòu),大屋頂,高臺基,鼓磴式的柱礎,抬梁式的屋架,屋檐下有蓮花托拱頭,飛檐翹角襯以紅墻綠瓦。雄偉壯觀?,F(xiàn)存,文明門是信宜古城惟一保存下來的城門。
大洪國王府
又稱學宮,始建于元朝至正十四年(1345年。初稱孔廟、圣殿。后歷代幾經(jīng)修建,三易其地,至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選今址改建,為清代風格的建筑。前有欞星門、圣域坊、賢關坊、伴池;中有大成殿、東西配、東西廡;后有明倫堂、尊經(jīng)閣。并改稱學宮,是當時信宜的最高學府。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廣東三水天地會首領陳金_率起義軍攻占信宜,重建大洪國,自稱南興王。以學宮為王府(王宮、縣署為元帥府、冼太廟為招賢館。開辟新圩發(fā)易商業(yè)貿(mào)易,令富戶繳交“洪租”作軍餉,共維持政權(quán)二年七個月而最后失敗。
學宮歷遭破壞,年久失修。現(xiàn)在鎮(zhèn)隆小學校內(nèi),尚保存欞星門、圣域坊,賢關坊和大成殿。大成殿為宮殿式的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面寬15米,進深14米,抬梁式屋架,有石質(zhì)蓮花往礎奠托的六支鐵枝木大柱支撐著,木質(zhì)斗拱裝飾著龍頭和卷云刻紋。殿堂的外觀為歇山頂。重檐四出,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欄和精細通窗。圣域坊門外側(cè)墻鐫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警示字碑。1988年政府撥款維修學宮,作為廣東省近代史上農(nóng)民起義斗爭的重要遺址之一,1990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起鳳書院
在古城內(nèi)文明橫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縣裴正時創(chuàng)建,以對岸有鳳凰山,取“騰蛟起鳳”之意而命名。初建時為三座兩廊,坐北向南。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縣羅嘉會重建,添設廊廡號舍,兼為試院,又稱“考棚”。光緒五年(879年于書院正座建樓,因唐太宗開文學館,給所選十八學士繪像題名,時人仰慕稱為“登瀛洲”,而取名“登瀛樓”,增設廳堂6間,房子12間,為生童肄業(yè)之所?,F(xiàn)登瀛樓較為完整,土木結(jié)構(gòu),砌磚墻,面寬25米,進深15米,抬梁式屋架,鼓蹬式大柱,斗拱雕刻龍頭,噴水柱托住梁架。樓上正廳上鑲一塊萬字曲屏風,線條精細,古樸大方。書院前座,民國中期改建為西式洋樓,是中國國民黨信宜縣黨部所在地。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廣東省勤商學院遷此辦學,開設會計、銀行、工商管理三個學系。
黎照書院
位于古城北街口,即劉家祠。書院坐北向南,磚木結(jié)構(gòu),二進格局,前座為平房、門口、天井,一廳二廊二室;后座兩層,造型古樸大方。“黎照”一名取此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劉向深夜讀書,油盡燈枯之際,有老者點燃黎木拐杖照明這段故事。命名“黎照書院”,用意深遠,激勵后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廣東西江南路行署曾設在此。
李廷樞公祠
為紀念清朝知縣李建樞清康嚴明、大治信宜而建。李廷樞祖籍江蘇無錫,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滴跛氖荒辏ü?702年四月,李廷樞任信宜知縣,同年十月初七病逝,死時,李知縣身上僅有幾塊洋元,當?shù)匕傩兆园l(fā)籌資將李廷樞尸體運回江蘇無錫老家。次年,老百姓又捐資修建李廷樞公祠,占地400多平方,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當時的知縣雷澍春撥款重修李廷樞公祠,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縣長張虞紹再修時寫下對聯(lián):路不拾于遺,樵夫往跡三升米;愛能延乎世,棠舍余思一瓣香,掛于殿前??梢娨蝗吻骞伲m來去匆匆,卻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座永恒的豐碑。至今舊址尚存,但已破落不堪。
茂園蔡公祠
在鎮(zhèn)隆古街一臨水處,至今保存較為完整,此公祠建于晚清時,檐邊的系列壁畫,技藝高超,神采依然,頗為罕見。
簡齋書院
建于民國初期,便留下當時胡漢民的墨跡,胡以楷體題寫的“簡齋書院”,剛勁瀟灑,清晰可見。
古城有十三所古書院、七間公祠,兩家公館,以及冼太廟(大洪國招賢館、中山公園等一批具有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筑??傊?zhèn)隆古城具備有深厚的人文景觀和龐大的自然景觀。鎮(zhèn)隆古城里的每一處古建筑,每一棵古樹木,都深深地留下了歲月的斑痕,引人遐思。此外,在古城有當時“信宜八景”中的二景:
鳳崗春曉
在鎮(zhèn)隆北畔村天后街鳳崗山,該山崗高為海拔165米,與古縣城隔江相望,其形狀像展翅的鳳凰投飲于江邊。當年,山上層巒迭翠,綠樹凝煙,在綠樹叢中,有“林夫人”亭。這是福建文士林芝元于明天順年間(1457~1464攜妻到信宜任訓導。后調(diào)廉江,其妻因臨盆末去,生下兒子林廷玉不久病故,葬于鳳崗,其學生王麟出資筑塋植村,建“林夫人亭”。春日,憑欄眺望,但見蝶舞花飛,春光如畫,江景城貌,給人以“千層樹影凝春色,一帶溪光動曉煙,鳳崗如畫城如錦,幾度登臨未忍還”之感。故稱為“鳳崗春曉”。
溫泉噴玉
原有溫泉在鎮(zhèn)隆古城南門外東、西江匯合處;也就是鎮(zhèn)隆墟以北,有幾眼地下涌出熱泉,泉水清澈,熱氣騰騰,古人有詩云:風吹亂拂琳瑯屑,日照長煎琬佩肪。一點氤氳凝紫氣,半天星斗浴沙床。故稱“溫泉噴玉?!?/p>
回復【旅游】,查看茂名旅游景點介紹,特惠門票購買入口,各區(qū)景點推薦,以及游玩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