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3:36:38
這,已經(jīng)是我身邊的第三個朋友,向我吐槽嫁給兩個兒子家庭遇到的煩心事。
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結(jié)婚之前,壓根沒有考慮這么多,認(rèn)為只要兩個人相愛就好。
結(jié)婚之后,最后還是被種種生活中的煩心事擾得精疲力盡。而她們都認(rèn)為,這些煩心事,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一個朋友就直言:“要是有姐姐或者是妹妹都要好很多,尤其是這種兩個兒子的,很多時候出現(xiàn)的難題,簡直讓你防不勝防?!?/p>
第一個難題:妯娌之間易生出攀比之心,哪怕你自己無意,卻依舊無法改變對方有這種心思。
這種被動產(chǎn)生,并且需要應(yīng)付的妯娌矛盾,有時真的讓人無可奈何。
因為,你只能要求自己的言行和品格,卻不能要求對方也和你是一樣的心態(tài)。
我有一個朋友,她當(dāng)時在懷孕坐月子的時候,就因此生了一肚子氣,月子都沒坐好。
原本,是她的嫂子先完孩子,她的婆婆也趕過去照顧了。照顧完了以后,差不多過了接近五個月的時間后,然后她的婆婆再過來照顧坐月子的她。
她的老公上班忙,并且經(jīng)常需要出差,她月子期間就出差了,壓根都沒在家過。
婆婆過來照顧坐月子,她還是很感激的。
但是,她沒想到的是,婆婆前腳剛來,后腳她的嫂子就抱著自己的孩子也來了她家,非說自己家里熱,他們家里涼快些。
對方心里是怎么想的,她能夠看出來。就是看到婆婆過來照顧她了,心里有些不開心,所以干脆把自己的孩子也帶了過來。
她的嫂子性格比較強勢,一開始她就看出來了。她是那種性子比較軟軟糯糯的姑娘,也一直盡量在讓著,避免兩個人正面起沖突。
因為她自知:“吵架的話,我肯定吵不過她,打也打不過她?!?/p>
當(dāng)時她和老公結(jié)婚,嫂子就因為彩禮的問題,提出過意見,說要是婆婆給她拿的彩禮高一些的話,就是看不起她這個大兒媳。
后來得知彩禮是一樣的,但是她的父母陪嫁比彩禮多了很多的時候,她的嫂子又陰陽怪氣地說:“我們家可沒你家那么有錢!”
然后,她的婆婆就要照顧兩個小嬰兒。
因為她還在坐月子期間,所以婆婆肯定對她多加在意一些。
但是每次只要婆婆一抱她的孩子,她的嫂子就在旁邊喊:“媽,你也幫我抱一下孩子嘛,不能有了孫子,就忘了這個孫女呀?!?/p>
她還挺心疼婆婆的,說婆婆整天忙得跟個陀螺似地,洗不完的衣服,煮不完的飯,所以多數(shù)時候都是自己在帶孩子,月子也沒坐好,還見風(fēng)感冒了。
她原本無意和對方攀比,只是對方一開始就把她當(dāng)成了假想敵,各種針對,她的示好只被當(dāng)作軟弱。
要是真的起了矛盾,她肯定也占據(jù)不到上風(fēng),對方性子比她潑辣太多,在她看來甚至是不講理。
所以,她現(xiàn)在的態(tài)度就是:惹不起,躲得起,盡量少往來。孩子也是自己在帶。
第二個難題:兩個兒子之間,父母有時難免偏心,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造成一方心里的委屈。
很多父母,可能會下意識多幫忙那個過得比較差的兒子,這樣做的本意,肯定是好的。
但是,如果兩個兒子都成了家,這種一味的偏心,可能真的容易影響婆媳感情,甚至是夫妻感情。
這是另外一個朋友不能釋懷的事。
她的老公是老大,學(xué)習(xí)成績從小比家里弟弟好一些,考上大學(xué),出來工作比弟弟的工資也要高。
他們兩個人結(jié)婚,當(dāng)初考慮到老公家里的條件,還有公婆人不錯,再加上他們是大學(xué)認(rèn)識的,感情比較好,所以她什么都沒要。
房子是他們結(jié)婚的第二年,兩個人一起買的,她出了一半還多一些,剩下的是她老公存的,她把結(jié)婚時娘家的陪嫁都用進去了。
后來,她老公的弟弟也要結(jié)婚,她的公婆就張羅著幫忙買房子,還想找他們借錢,而且弟媳要了八萬的彩禮,婆婆也應(yīng)允了。
她這下才發(fā)現(xiàn),婆婆的家底,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困難。他們當(dāng)初沒說老實話。
要是,婆婆只有她老公一個兒子,她也就認(rèn)為無所謂,反正婆婆的東西以后也是他們的。但是還有一個兒子的話,就不一定了。
再接下來的事,讓她心里更加不平衡。
婆婆的小兒子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他們享受了種種好處,但是遇到事的時候,譬如她的婆婆有次中暑暈倒了,所有人卻是第一時間給他們打電話。
照顧的人是她老公,她肯定也有出力,跑前跑后,中午還要去送飯。
她的婆婆,好像也默認(rèn)他們就該這么做。
她給老公說不公平。
但是她的老公就認(rèn)為那是弟弟,他作為哥哥,不能斤斤計較。而且不管怎么說,孝順父母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不是去追究誰做得多誰做得少一些。
她很多時候就只能自己生悶氣,說以后時間長了,婆婆他們老了,想來還會有不少矛盾。
夫妻之間,原本就是一種相扶相持。
兩個人既然決定在一起,肯定有時就不能在意很多小細節(jié)。
要是過分去深究誰做得多或者做得少這件事,肯定過不好這一輩子。
但是,這種不在意,更多指的是針對夫妻二人之間的內(nèi)部矛盾,在處理家庭問題的各種瑣碎上,彼此都需要讓步和妥協(xié)。
很明顯,婆媳,既是內(nèi)部矛盾,但是同時卻也是外部矛盾的一種。
尤其是,當(dāng)婚姻摻雜進更多錯綜復(fù)雜關(guān)系的時候,特別容易影響婚姻本身。人非圣賢,很多時候替自己考慮也是人之常情,在同等情況下,總會有比較的情緒,從而產(chǎn)生一種不公平的心理。
想來那些因為婆婆有兩個兒子,后來漸漸感到無法釋懷的兒媳,很多都是源于此種緣由。
你認(rèn)為,能嫁有兩個兒子的家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