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区二区-国内在线播放-国内主播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国内自产拍自a免费毛片-一级a毛片免费-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

新聞資訊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頁 >> >> 新聞資訊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頁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在北京的吧友,月薪八千的話,能養(yǎng)活家么

發(fā)布時間:2025-05-10 10:38:14

出差在外,昨天晚上吃飯和同事們聊到了很多北京生活,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很想寫一寫

先扣題回答,我月薪正好1萬這個水平,工作生活在北京。每月開銷穩(wěn)定在7、8千塊錢。組成呢就是固定5千塊,包括房租、車貸、水電、房貸(外地一個很小的房子,媳婦名下的,每月700)、媳婦自己交的社保、話費、油費等等,另外的2、3千塊是一些日常吃買用。

媳婦也有收入,但是不穩(wěn)定,起伏比較大,這兩個月好一點,之前2年左右一直維持在平均月入3-4000這樣。

我是89年的,去年剛結婚。那生活什么感覺呢,就是四個字:緊張惶恐

租房子住,條件不太好,但是換不起更好的,日常舍不得吃好的,舍不得穿好的,舍不得用好的,只是有比較高需求的東西要買,會盡量買品質更好的,價格也自然更高的,可能買了之后一周不敢吃好的不敢和朋友聚會了,因為要省...還好大部分時候,購買欲都被媳婦攔下了。

生活很惶恐,沒什么安全感,結婚一年多,因為生活壓力的問題,不敢要孩子,兩邊父母催過無數次,父親心思比較多,不愿直接說,怕我們壓力大,仍然時長難掩焦急之情。工作中,真是每每想到生活之窘苦就會驟增動力和耐力。

現(xiàn)在每天想的就是,

要如何努力提高收入,

為了不久的將來孩子好,要何時能夠獨自租房

再要何時能夠攢夠首付買一套房子,而現(xiàn)在看是遙遙無期

這三個問題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還不急,我的情況,以這個收入必然為此發(fā)愁

前面說是因為和同事聊了天,想答這個問題,所以我想說的不止上面這些,這些也不是重點,而是想聊點別的,聊點你們可能不了解的北京人及他們的生活

就是我這種,“北漂的北京人”

我是北京人,但是家在遠郊區(qū)——房山,很多人外地的朋友甚至北京城區(qū)的本地人,其實都不知道我們這些北京人是什么狀態(tài)

昨天還有以往和外地的同事聊天,他們對北京及北京人的印象是這樣的:

1、北京很繁華,生活節(jié)奏也很緊張,競爭壓力大

2、北京空氣很差

3、北京房價非常高

4、北京交通不好,堵車特別嚴重,但是地鐵公交發(fā)達

5、北京土著生活不會太差,已經拆遷的身價千萬或者房產多處,還沒拆遷的是隱形富豪,一朝即可致富

6、現(xiàn)在農村人很幸福了,有院有地,生活愜意,這樣的生活我們很向往

這些印象里,都不能絕對說正確或者錯誤,尤其最后兩條,我要告訴你們,不盡是你們想的那樣

第5條所說的,和我這樣的“北漂的北京人”完全沒關系,北京可能拆遷出千萬、億萬富翁,但是和全國所有地方一樣,要看位置,我家那個地方,鎮(zhèn)上去年12月剛剛完成4個村的拆遷,很多高中同學都是那片的,我所知補償款最高的一戶是鐵哥們媳婦家,270萬,兩套院子拆來的。其他的一般最高就是140萬以內,包括其中一個村干部家,也只是這些錢,這戶的戶主是我一個要好朋友的父親

如果有人跟你說北京拆遷,最高給140萬,不知道你什么反應,反正我的同事聽到都說不可能吧...包括北京的同事

再看140萬,仔細想一想,多么?特別是一二線的朋友,想一想,多不多?

拆了之后,兩年內要租房子,每月補償一些錢,都租房的。而這140萬,兩年后要用來回購集中安置小區(qū)的房子,回購價格是2000一平米,而且每戶回購面積是有限制的,不是說你自己有些錢,想多買就能多買的。一戶上限是270平米,假設這一戶回購3套90平米,正好270的限制數,他要花掉270*2000=54萬,然后三套房子裝修保守估計花掉20萬,那么還剩140-54-20=66萬。這66萬夠干啥呢,拿出一部分做個小本生意,否則總不能都存銀行等著貶值吧?;蛘哂脕斫o孩子,在區(qū)里中心區(qū)付個首付貸款一套房子,如果66萬一分不剩,買一個很一般價格算低的房子,付首付最多就是剛好夠用,但是大概沒人愿意這么都花掉吧...

10多年前和8年前,鎮(zhèn)上已經拆過2個村子,而他們的補償更低,房子質量也更差。

我們村還沒拆,一直也有傳言要拆,但是貌似很不靠譜,短期可能沒戲。同事們說,過幾年你家就值錢啦。我判斷,不會的...首先,我本身也不希望拆,我覺得挺好的,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村子也沒有荒廢,有個院子有個念想很好,放假時我喜歡回來。況且,也不值錢啊,拆完了,換到離家5公里的質量并不會很好也不值錢的樓房里,還是留著最好。然后,我家那個地方,很難值錢的,不開車的話從家里出門開始算起,到北京六里橋,就是西三環(huán),也就進了廣泛意義的北京市中心區(qū)域需要2.5小時。到天安門需要3小時+,到國貿需要3.5小時,到通州我租的房子需要4.5小時+,到東五環(huán)旁邊我公司需要4.5小時左右,問我你一個北京人為啥不在自己家住要租房子的,聽了這些之后時常給我推薦租房的好地方...而這些時間都是公交+地鐵,以我能想到最快速的組合去估算的,曾經沒有車的時候,都是這樣過來的。而且我們村挨著山(不是真正的山區(qū)),土地可利用面積和價值其實并不高,所以想靠拆遷翻身,別想了,沒戲——這句也說給我的鄉(xiāng)親們...

那些以為在北京有院就是有錢人,至少將來是有錢人的看法,得看在什么區(qū)塊上才知道正確不正確。以北京的面積來說,這句話不正確適用的區(qū)域要遠遠遠遠遠遠遠遠超過適用的區(qū)域...

一般的朋友聽到我講這些,已經有些被震驚了,啊...原來北京也不是哪都值錢。但是很多人仔細想想也很快能明白,區(qū)塊決定價值,這個道理還是很基礎的,所以不難反應過來

但是聽我講過自己20歲以前的生活時,他們沒有一個人能淡定,甚至一個長期共事的同事,聽過講過很多次后,現(xiàn)在還經常眼神渙散的說北京啊,生活怎么可能是這樣,感覺像騙人的...

其實即便是在北京,大概05年以前,除了中心區(qū)、市區(qū)范圍內那些職工家庭、高學歷高技術人才,很多北京人、北京小孩生活水平也不高的。尤其是2000年前,尤其是郊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的那些人

小時候家里沒有自來水,全村人都在那2、3個機井挑水回家,去挑水的主要是家庭婦女,因為男的都在村子的石礦上班或者出去打工。直到我4、5年級的時候,村里搞自來水入戶,但是水溝都是各家自己拿著工具挖的,很費勁,有些地方挖淺了,冬天就經常凍住,不出水。記得后來又改造過一次,不過也還是土地挖溝,但是到現(xiàn)在,全村也沒實現(xiàn)24小時自來水,每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是沒水的,所以家家都有1、2個大缸...

小時候物資匱乏,食品匱乏,就像全國各地的8、90年代一樣,甚至到了千禧年初都不是很好。有很多小時候的生活記憶,想吃香蕉,心心念念叨叨嘮嘮兩個月都吃不上,有一次生病發(fā)燒挺嚴重,有天在床上趴著睡著了,睡醒的時候眼前有一袋香蕉,爸爸看我醒了,說吃吧,給你買的,當時那個喜悅每每想起來都會禁不住笑,但是今天很奇怪,寫到這鼻子有點酸

上小學4、5年級時,有天和我同年的堂兄很興奮地跟我連比劃帶講,說有一種東西叫羊肉串你知道嗎,給我說了那玩意多好吃,長什么樣子,聽得我口水都忍不住流下來。我怎么可能知道羊肉串,那是據我所知鎮(zhèn)上第一次出現(xiàn)這東西,要想吃,需要步行1個小時或者騎車半個小時或者步行半小時到最近的公交車站坐10分鐘到振上才能吃到。而對于小孩來說,鎮(zhèn)上一年都去不了2、3次吧。所以我在這之后很久很久才第一次吃到羊肉串,就是個這個堂兄一起,那天是去鎮(zhèn)上親戚家,跑出來去吃的,每人兜里1塊錢,要2毛一串,當時我聽到之后覺得很失落,我最多只能買5串,而我又舍不得把一塊都花掉,吃得很開心也很難受...

那時候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小學,有很多印象很深的事情,現(xiàn)在看簡直難以置信的不可思議。小學時,一到夏天,下雨多,雨比較大時,我們經常會集體挪動桌椅,湊到教師的一邊或者湊成一撮一撮的,因為要躲著房頂混著泥土掉下來的雨點、水串兒...反正到我從這個小學畢業(yè),房頂漏水的事情也沒有完全解決。

還有就是教師的房檐下會有麻雀筑巢,而房檐那個洞向房子里面延伸都是通著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房頂沒有吊頂,抬頭看到的三角鐵、鋼筋混制的框架房梁,再上面是土方法做的屋頂——稻草、大灰、黃泥、塑料布等成分。所以經常上著上著課,頭頂有麻雀亂飛,有老師管著大家努力克制。一下課,同學們紛紛拿起書本滿屋子扔,想打下一兩只來,那場面可帶勁可熱鬧。

小學6年冬天都是沒有暖氣的(其實直到2000年初小學停用也沒有),每到深秋,天涼了,學校會要求每名學生從家?guī)б淮鼱t灰渣來,每個班右前方墻角有一個大概一米見方的煤爐子,用磚自砌的,爐灰渣就是生火時墊爐底用的,上課的時候,看門老大爺經常會帶個大鐵釬進來通火,滿屋煙塵...有這個爐子也還挺冷的,多少度我也不清楚,反正學生們經常在課堂凍手凍腳...

每年暑假的最后一天或者兩天,同學們都要提前返校,做啥呢,全員鋤草。老師會分配好任務,誰帶鐵锨(鐵鍬)、誰帶挖(三聲)勺(就是鋤草的一種工具)、誰帶小推車、誰帶口袋等等,所有學生都按照自己的任務,開始在全校內外周邊鋤草,經過一個暑假,野草都已經長瘋了,大操場就是個大野地,紅土砂石質地的,坑坑洼洼不平,草都能長半人多高...這個是學校老傳統(tǒng)了,我們的小學、隔壁村的初中、鎮(zhèn)上的高中都有這個固定活動。

啊對了,每年的春夏之交,也有一場全校同學們自帶工具要一起干的活動,就是為即將來的雨季做準確,在學校周邊梳理挖掘排水溝...

小學時有那么一陣子不知為何學校資金特別緊張,到什么程度呢,粉筆頭都不能丟,必須留下,老師帶粉筆來帶粉筆走,禁止任何浪費。后來初中也有過這個情況,每個老師帶個小盒,是各色粉筆,但是渣都不會留在班里,要節(jié)約...

初中了,已經是2002年,學校組織春游,要去軍博、陶然亭、北海公園,我可是從來沒有去過北京啊——為啥這么說呢,因為從小我們的頭腦里北京是北京,我家是我家,那些少數的有事情要去市里的,會說“我去北京一趟”——第一次去市里,興奮壞了,也很緊張的,出那么遠的門去玩,想的是帶點零食、多帶點錢,畢竟出去一天呢,畢竟都說北京物價很貴,于是我?guī)Я藘r值高達5塊左右的零食,和10元現(xiàn)金“巨款”,我自己從來沒有過這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錢,這十塊是歷史性的。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我頭暈,總覺得他們晃晃悠悠的,第一次看意識到我們鎮(zhèn)上的公交車像破爛兒,第一次看到市里人穿的這么好,第一次看到書本電視上說的紅綠燈,第一次不自覺的覺得自己很卑微很渺小。那十塊錢我完整的帶回來了,因為真挺貴的,沒舍得花,一天下來靠那5塊錢的零食填肚子。現(xiàn)在記不清了,但是我估計那十塊錢我應該花了很久很久吧...

我從小跟著奶奶生活,有個存錢罐,就是一個大瓶子,平時有個1分1毛2毛5毛1塊,恩沒有更大面額的了,我都塞進去,視如珍寶,攢了很多很多年,一直保持這個習慣,不時地都倒出來和奶奶一起數有了多少,會講長大了用來給奶奶買好煙抽,給奶奶買衣服穿。攢到最后我把它們都取出來,總共攢了是100多塊吧。具體數我都忘了,什么時候停止攢的我也忘了,因為很多年了奶奶不能和我一起數,攢著些錢的目的早已不能實現(xiàn)了。所以那時已經我也不再關心到底是多少了。直到最后沒有等到機會用這些錢、用自己第一份打工錢給奶奶買東西,啥都沒買過...

你們看上面講的我家的位置情況有沒有覺得確實挺不方便也不太好,但是我要告訴你,相比北京市很多地方,這算“沒那么差的”,大學和我同校的一個同學,她家和我同一個區(qū),但是比我家更遠,上面說的那些到天安門、國貿的時間分別在加上1.5小時就是她家了,她家可以算做山區(qū)了,但因為是旅游區(qū)所以屬于房山區(qū)比較熱鬧方便的山區(qū),另一道溝,佛子莊、史家營、霞云嶺、蒲洼鄉(xiāng)那些地方,哎,是我們認定的老山里兒,才是真正的邊遠苦窮,平地兒都沒有,有些人口要想保證生活質量達到及格以上都得等政府做改善性動遷項目才能實現(xiàn)...

那么像我家這樣的地方,你覺得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教育質量如何呢?答案就是,從硬件到軟件,都不咋樣。當然多年來是向好的,但是和區(qū)中心也遠沒得比,和市區(qū)(5環(huán)內)比...算了,還是不比了......

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教育條件下長大的,我這個人出息不大,高中也沒考出去,仍是鎮(zhèn)上讀的,雖然我覺得自己身體心理很健康,三觀也挺正,但是,想到將來自己有孩子要上學,可能的話我還是希望不要在這個村鎮(zhèn)接受如此條件和水平的教育

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