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9:30:46
講書院 原名福圣寺,位于村北700米處的巨野河畔。始建于元代,據(jù)碑文記載,至民國初年已先后重修5次。 建筑為硬山式,磚木石結構,灰瓦覆頂,布局講究,具有一定規(guī)?!,F(xiàn)存山門1間,前殿1座,面闊3間,進深1間;后殿1座,面闊3間,進深2間;東西配殿均面闊3間,進深1間,配殿內(nèi)墻上有壁畫。東配殿北有鐘樓1座。在西配殿北山墻外有二層藏書樓1座, 上下各面闊5間,進深1間。后大殿東山墻下,有太陽宮1座,面闊1間,進深1間,四壁有壁畫,宮內(nèi)還有清光緒元年(1875年) 重修碑。1984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由晨美玻璃制品公司使用維護。
前殿原有四大天王塑像,后殿正中有釋迦牟尼坐像,左有老子塑像,右有孔子塑像,背后是倒坐觀音塑像。此外還有大小塑像百余尊。這些塑像,千姿百態(tài),造型各異,栩栩如生。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
傳說福圣寺在全盛時期有大小僧眾70多人,至民國初年,一直由濟南府東關凈居寺管轄。約在明朝萬歷年間,福圣寺已成為遠近僧侶講習經(jīng)卷的中心,因此改名講書院。
目前,寺院前殿外尚存古柏兩株,其中一株已枯死,另一株仍枝繁葉茂。
古柏 在村北 (今晨美玻璃制品公司院內(nèi)) 。 樹高約11.5米,樹圍2.1米,基圍2.65米,干直,頂部干枯。5米高處分層生11枝,虬曲交錯。樹冠呈不規(guī)則狀,東西5米,南北8米,長勢弱。距此樹4米處,有1株枯死的同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