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21:51:04
古典園林中的建筑豐富多彩,不僅在位置、形體與疏密上各有特色,而且種類繁多,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常見的建筑類型包括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等。其中,除了少數(shù)亭閣外,多數(shù)建筑圍繞山池布置,房屋之間常用走廊串通,形成觀賞路線。各類建筑除了滿足功能需求外,還與周圍景物和諧統(tǒng)一,造型參差錯落,虛實相間,富有變化。
由于使用性質的不同,建筑處理也有所不同。廳堂通常位于園林內適中地點,周圍繞以墻垣廊屋,前后構成庭院,成為園林建筑的主體。廳堂造型較高大宏敞,裝修精美,家具陳設富麗,反映了園主的奢靡生活,如留園五峰仙館、獅子林燕譽堂等。
觀賞周圍景物的四面廳,多建于環(huán)境開闊且風景變化豐富的地點,四周門窗開朗,繞以檐廊,既可在廳內坐觀,又便于沿廊瀏覽,如拙政園遠香堂。書齋和花廳則要求安靜,常與主要景區(qū)隔離,自成院落,建筑處理上有另一種風格。如留園的還我讀書處、拙政園玉蘭堂,前面都有小庭院,雖無山池之勝,但幾株花木、散點石峰,也構成小景。
亭、榭、曲廊等建筑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觀賞游覽之用,同時點綴風景。因此,此類建筑多設于山巔、水邊或園林四周,正如“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所描述的手法。
園林建筑的造型與組合力求輕巧玲瓏,富有變化,建筑形式沒有固定模式。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間五間,而園林建筑則一室半室隨宜布置,結構采用斗拱的極少,裝修亦不雕鸞貼金,力求樸素大方。
園林建筑的空間處理多開敞流通。尤其是各種院落的靈活處理,以及空廊、洞門、空窗、漏窗、透空屏風、桶扇等手法的應用,使園內各建筑之間,建筑與景物之間既有分割,又能達到有機聯(lián)系,融為一體。例如留園古木交柯與石林小院二處,內外空間穿插,景深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