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7:20:11
文 / 魔斯媽媽 育兒 實錄
最近年底實在是太忙了。公司的事,寫作的事,家里有個房子又在裝修做民宿。1月中旬,兩個娃放假全天24小時圍在身邊,真的讓我每天忙得要飛起來。
很多人都會覺得, 有孩子的媽媽還想有點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實在是太難了。 尤其是職場女性,更是很難在事業(yè)與家庭中尋求平衡。我曾經(jīng)也會被這樣的觀念影響。這讓我努力想做得更好時,都會感覺潛意識里有個聲音在說:“太難了。你做不到的。”
直到前陣子看到日本一位硬核媽媽吉田穗波寫的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么都能辦到》,我才徹底打破認知的局限。 不諱言地說,這就是我忙碌時的“續(xù)命利器”!
那為什么沒時間,反而什么都能做到呢?分享吉田穗波的故事給你們,希望對你們也能有所啟發(fā)。
吉田穗波是一位日本的女醫(yī)生。這可不是一般的醫(yī)生。她是工作超級忙碌的婦產(chǎn)科醫(yī)生,同時還是5個孩子的媽媽。更令人佩服的是,她在養(yǎng)娃、工作兩不誤的情況下,還考上了哈佛大學。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她不僅順利完成了高強度的學業(yè),還出了兩本書,并且生下第5個孩子。
這么多事情,單單挑出一兩件,就夠我們普通人忙得不可開交了。但是吉田穗波竟然都做到了。翻看她寫的書,不得不感慨這位媽媽簡直堪稱“時間管理大師”!
吉田穗波在讀研期間,兩個女兒陸續(xù)出生。她不僅要照顧2個孩子,還要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和工作。為了平衡各種角色, 她每天晚上9點哄孩子入睡。凌晨3點就開始起床學習,6點出門上班。還 會 利用上班途中記單詞,在短暫的午休期間關(guān)注 育兒 知識 。
吉田穗波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時間要花費3個小時,晚上回到家常常已經(jīng)7點了。盡管如此,他還會留出一些時間和孩子玩耍。2008年,她一邊懷著第3個孩子,一邊備考哈佛。因此被人們稱為是“哈佛4點半”的真人實踐版。
正是因為很忙,才讓吉田穗波覺得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費。
吉田穗波備考哈佛時,每周末都會去圖書館學習。3歲的大女兒跟丈夫在繪本區(qū)玩。她則背著1歲的二女兒,在閱覽室做題庫。小孩子可不會乖乖地待著,總是吵吵鬧鬧。吉田穗波只好拿著單字卡,在圖書館走來走去,邊背單詞邊哄孩子。好不容易二女兒安靜了,大女兒又跑過來說肚子餓。于是吉田穗波還得去給孩子買飯團或面包。
所以,吉田穗波的“周末圖書館學習”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但她并沒有放棄,反而認為, 就是因為時間短,才能讓自己更快速地進入專注狀態(tài),讓學習更有效率。
吉田穗波從不把困難當做前進的阻礙。在她看來,下午六點半要接孩子能讓她工作效率更高;有孕在身讓她更加注意飲食、身體 健康 。而 健康 可以讓她更有體力工作和學習;吉田穗波的家里到處貼滿英文單詞,她認為這不僅有助于自己學習,還能耳濡目染地教孩子努力讀書……牛人的思維果然不一樣啊。
大家是不是對這位日本寶媽超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佩服不已?分享3個我從吉田穗波書中總結(jié)的容易理解,又超級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工作、帶娃、做家務(wù),還要有充足的睡眠,到底該如何分配時間呢?吉田穗波的辦法是:提高時間的使用密度。
她非常推崇人類潛能大師史蒂芬.柯維在《與時間有約:全方位資源管理》一書中提到的“大石頭理論”。
什么是“大石頭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想把更多的大石頭、小石頭、細沙都放進桶里,應(yīng)該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頭,最后放細沙。也就是說,時間管理上,應(yīng)該用整段時間優(yōu)先處理“大石頭”,再用零碎時間安排“小石頭”,最后是“細沙”。
那么吉田穗波是怎么做的呢?
她首先調(diào)整了作息時間,清晨3點起床可以讓她每天有足足3個小時集中精力做大事。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她也會用來學習。吉田穗波的時間計劃表可以細分到15分鐘。走路、等車、上洗手間、晾衣服、收拾餐具……所有這些不方便拿紙筆的時刻,吉田穗波都沒有浪費。她會用來練習聽力,或者思考回信和報告。
生活中,我們會不會時常被一些小情緒、小煩惱干擾?
吉田穗波也發(fā)現(xiàn),每逢必須專心做事的時候,真正阻礙自己的通常不是大煩惱,而是一些小細節(jié)。對此,吉田穗波根據(jù)這些小細節(jié) 列出一個“在意事項清單” 。為了讓自己更專注地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中,她會 運用專注前的時間,處理完這些令自己在意的小事。
作為媽媽,每天都會有很多要做的事情,生活混亂如麻的狀況好像很難避免。吉田穗波也說:“這的確很難避免。但是 我們可以避免因此產(chǎn)生的焦慮。 ”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吉田穗波的方法是, 放棄完美主義,把“非要做得好”改成“能做一點 是 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反而能做更多。 因為我們避免了情緒的干擾,就相當于節(jié)約了時間。
考哈佛的時候,吉田穗波兩邊的老人都還在工作,無法支援到她。他的母親建議她請人幫忙。但那個時候,吉田穗波的家境并不富裕,一開始也會有些猶豫。后來她想明白了,想要實現(xiàn)人生夢想,一定要學會借助他人,用錢買時間。
此外,吉田穗波還認為, 不要被常識偷走時間,規(guī)矩都是人定的 。比如說,洗碗、洗衣服這些事也可以由爸爸們幫忙代勞。孩子并不一定非要日日跟在自己身邊才會長得好。每天的飯菜只要保證正常的蔬菜、魚肉營養(yǎng),沒有必要非得是三菜一湯。
當然,能夠借助的資源不僅是人,還有智能家電。 現(xiàn)代 科技 讓我們使用蒸箱、烤箱,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做出好幾個菜,這比傳統(tǒng)做飯的方式明顯節(jié)約時間。還有洗碗機、掃地機、吸塵器……這些都能夠大大幫助我們提高做事的效率。
養(yǎng)育孩子,真的是一場需要爭分奪秒 的 “持久戰(zhàn)”。 所以我們要學會在有限的資源內(nèi),贏得一切可以獲得的支持,優(yōu)化一切可改善的流程。 只有超強的時間管理能力,才能讓我們看起來毫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