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11:17:00
生活` 改革開放30年了,可以說,這30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最快的時期,是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最快的時期,也是我國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條件變化最大的時期??梢哉f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恰如一夜春風,吹開了千樹紅蕾、萬村新綠。30年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發(fā)生變化有多大我說不好,但僅從我們身邊日常的衣、食、住、行的變化,就能體會和領略到改革開放大潮的滾滾濤聲。這些巨大的變化,用每個人身邊都看得見、摸得著的大量事實前后對比,最有說服力?! ∫隆母镩_放前,人們的衣著雖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長期實行布料定量供應,人們衣著的款式仍很單調,多數以棉布為主。每人擁有的衣服為數也不多,一套服裝要穿好多年,兄姐長大了,留給弟妹穿,舍不得丟棄。貧窮之家有姐妹共用一條褲、兄弟共穿一件衣的。如今,每個家庭不分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好多套衣服,春夏秋冬齊備,而且不斷更新品種,更新款式。服裝的品種越來越多,檔次越來越高,一進服裝市場,男女老少各種成衣,品種繁多,款式各異,任由選購,價格也便宜,比到裁縫店訂制還合算。很多家用的縫衣機成了家庭陳列品。如今在人中再也見不到有人穿補丁衣服了。改革開放前,人們身上佩帶各種裝飾品的為數極少。如今,不少婦女都佩帶了各式各樣的金、玉、珍珠、瑪瑙等首飾,男士也有佩帶金項鏈的。不少老年人帶上了玉手鐲和玉戒指。這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所追求的一種美的享受,是改革開放后出現的新時尚。 食——“民以食為天”。改革開放之前,廣大人民眾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相當一部分人仍處在半饑半飽的狀態(tài),特別是在經濟生活困難時期,家鄉(xiāng)一些地方出現了不少“水腫”病人。由于糧食和副食品嚴重不足供不應求,政府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比如:號召機關干部帶頭計劃用糧、節(jié)約用糧,帶頭不吃肉,實行主雜搭配,瓜菜代。要求參加“四清”工作的干部與眾“三同”,“不吃魚,不吃肉、不吃蛋”,作為一條紀律執(zhí)行。機關干部、城鎮(zhèn)居民實行口糧和其他副食品(包括大米、豬肉、魚、油、糖、豆等)憑證定量供應,煤炭、火柴、肥皂、草紙等也要憑證購買。那時,經常出現買物排長龍的現象。同時,由于片面強調糧食生產,忽視多種經營,強調勞力歸田,不準農民外出經商,限制農民超量飼養(yǎng)“豬牛羊”,造成農村長期以來處在百業(yè)凋零、集體經濟薄弱、農民生活貧困的狀態(tài)?! 「母镩_放之后,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連年獲得豐收。糧食的充裕帶動了多種經營的全面發(fā)展,農村呈現一派“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喜人景象。市場繁榮,物產豐富,品種齊全,除了魚肉蛋菜之外,還有鮮活、熟食、丸類、腌制品和各種小食、水果、煙茶酒以及魚膠、魚翅、燕窩等高檔食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大大滿足了人民眾日常生活的需要。只要手里有錢,什么東西都可買得到,人們可根據各自的需要,自由選購。長期困擾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人們對飲食的要求發(fā)生了變化,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巧。不少家庭為了圖方便,省時間,逢年過節(jié)、做生日、辦喜事,全家人上酒樓品嘗美味佳肴。家里來了客人,電話一撥,飯菜送上門,方便又省事。煮飯炒菜,過去用煤炭爐,現在用煤氣爐。農村也如此,這是很大的進步。再說買藥,過去中藥鋪很少,藥品又欠缺不全,包一劑中藥,缺二欠三,有的還要經領導批,如今,藥鋪的藥品樣樣齊全,隨到隨包,十分方便。各種滋補藥品,比比皆是,不用“走后門”隨時都可選購?! ∽ 母镩_放前后對比,人們的居住條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鄉(xiāng)人多地少,住房問題從來十分緊張。改革開放前,有不少家庭全家人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子女長大了勢必分床,只好搭了“雙人高低鋪”,男女同擠一間房。有的利用樓閣或廳角,設置臨時移動床位。住房既狹窄又沒有廁所,到廁所要走遠路。有的青年男女要結婚因沒有房子而苦惱,有的只好再三延緩婚期,有的厚著臉皮向親友借住或不惜用高價租用?! 「母镩_放后,隨著舊城和村莊的改造開發(fā),先后興建了一大批商住樓和私人住宅。尤其是市區(qū),舊城改造,規(guī)模之大、速度之快空前未有。一大批商住樓的建成,大大緩解了住房的緊張狀況。據有關部門調查,城鎮(zhèn)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改革前4平方米增至20平方米。室內的裝修及家具、電器,由低級到高級,客廳的陳設由木制的沙發(fā)換成高級紅木或真皮沙發(fā)。電視機從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