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20:47:34
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會爭吵,那我們?nèi)绾畏e極化解沖突呢?
在一個家庭里,不要讓爭執(zhí)和沖突破壞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智慧的父母縱然是在爭吵時,仍然會尊重對方,欣賞彼此,并且想辦法讓自己的意見獲得認可,讓自己的感受獲得傾聽。
任何沖突都會有主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感受,并讓對方知道,然后再了解對方的感受,并且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如果不考慮彼此的感受,雙方會越吵越激烈。在這樣的爭吵中,雙方的目的就變成了輸贏大戰(zhàn),而不是為了找解決方案。
舉一個例子,在家務(wù)活中洗碗是經(jīng)常是引起紛爭的事情。
案例如下:
第一種處理方式:正面對抗
A:快去洗碗,如果你不洗碗,晚上的殘渣就會變得很難清洗掉,飯后應(yīng)該立馬去洗碗。
B:先放那兒吧,等晚上一起洗,節(jié)省時間。
A:碗放著不洗很不衛(wèi)生。
B:反正洗碗時那些細菌都會被殺死。
A:臟盤子還會招來蒼蠅。
B:現(xiàn)在是冬天,不會有蒼蠅的,就這樣爭來爭去,雙方根本無法感受到彼此的愛意,而且也是沒有輸贏,只會讓矛盾升級,沖突加劇。
第二種處理方式為:轉(zhuǎn)移話題,不談讓你困惑的事兒。比如洗碗的事情,一看爭論不過,那就不處理這個問題了,而是說別的事情或者是做別的事情,刻意的回避一切沖突。這樣的話之間,并沒有解決問題,而且兩人之間的默契和融洽沒有了。
第三種處理方式為:是犧牲自己。
A說,洗碗的事情你不用擔心,待會我來洗。這種犧牲對方并不會被理解和看到,對方也不會感到內(nèi)疚,那最后犧牲者就會感覺到憤憤不平,責怪他人不理解自己,沒有看到自己的辛苦,就變成了一個攻擊者,就會攻擊對方說,你連碗都不洗,真是太懶了。
那這三種處理沖突的方式都不好,都沒有辦法去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處于一個不安全的狀態(tài),扼殺了他的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tài),注意力被破壞,時刻處于一個緊急應(yīng)對的狀態(tài)。
那怎么樣的才是一個理想的爭論方式呢?
處理沖突的時候,我們注意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要想清楚爭論的焦點是什么,不把怨氣憋在心里,而是一次要講清楚。
步驟如下:首先要從那個問題帶給你的感受講起,而不是先攻擊對方或者是責備對方。就像我們剛才洗碗的案例,我們可以這樣說,我早上洗碗了,晚上看到一大堆碗還沒洗,我覺得有一些難受,如果白天爸爸洗干凈了,我會很開心。
對方可能會這樣說,哦,親愛的,我不想讓你不開心,我今天事情太多了,忙著處理沒有顧上洗碗,我知道你一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堆臟碗,感覺到很不舒服。
聽到這樣的話可能第1個人就會回應(yīng),我理解你,你最近確實很忙了,沒關(guān)系,那你來洗碗,我來擦干好嗎?
理想的爭論它不是以獲勝為目的,不是要分出輸贏,而是要追求理解。
在爭論過程中,有一個特別好的經(jīng)驗法則,就是使用“我陳述句”,而不是用“你陳述句”。在一件事情中,如果你只是描述你聽到的或看到的東西給到你的感受,你是在談?wù)撟约?,這樣的話對方就別讓容易聽進去。
當然沒有一種抱怨可以確保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良好的互動不是為了操縱對方,而是為了培養(yǎng)和諧的關(guān)系。
使用我句式就是承認自己的感受,了解并承認對方的感受,通常是處理家中無可避免的分歧的最好的方式。這樣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減少家人的怨恨。孩子有了父母做榜樣,將來也會很容易處理有沖突的事情。
在正面管教里面,他的標準句型是“我句式”:
我感到(自己的情緒),
是因為(對方的某些行為),
我希望(對方怎么做)。
在處理沖突時,這個句型真是特別好用。它不僅僅適用于夫妻關(guān)心,同事關(guān)系還是親子關(guān)系。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一起用起來吧!相信它的神奇,它會給你奇跡!如果不信,那就來找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