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9:55:31
安徽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雖不似江南古鎮(zhèn)般柔情似水,卻自有它的迷人之處,西遞與宏村就是它們的杰出代表。
桃花源里人家
西遞村坐落于黃山南麓,距黟縣縣城8千米,距黃山風景區(qū)40千米,距屯溪54千米。這座古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它始建于北宋,發(fā)展于明朝中期,興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900多年的 歷史 。早先,古村有河水流經,本來取名為“西川”,后因此處設有遞送郵件的驛站,因此得名“西遞”。
在 歷史 上,西遞古村的初建人是唐昭宗李曄的兒子,因為戰(zhàn)亂而改作胡姓躲至此處。經年累月之后,形成了一片聚居村落。唐宋時,西遞一帶文風昌盛。明清時期,許多讀書人棄書從商,并在商業(yè)領域大獲成功。這部分人士于是大興土木,繁榮故里,在村子周圍鋪路架橋,在村子中心建房、立祠,將這個小小村落擴建得寬闊舒適又堂皇氣派。近代以來,西遞一帶雖然半數(shù)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遭到損毀,但仍然留下了一二百幢保存著明清風格的古民居。
西遞古村的整體輪廓呈船形,山環(huán)四面,兩條溪流穿村而過。街巷里均是青石鋪路,小路兩旁隨處可見白墻黛瓦,耳邊不時傳來幾聲雞鳴狗吠,令人恍若進入片世外桃源。因此,西遞古村又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迷宮里的古建筑
西遞古村現(xiàn)已開發(fā)出來的明清民居近200幢童,有凌云圖、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云軒、膺福堂、應天齊藝術館等20多處景觀建筑。這里的古民居多采用黑色大理石,墻體高大,異常堅固,99條高墻深巷縱橫其間,像一座布局巧妙的巨大迷宮。這座迷宮的起始處便是村頭那座建于明朝萬歷A年間的刺史牌坊。此石坊為三間四柱五樓之格局,象征著胡氏家庭的顯赫地位。
村中有一座康熙年間的履福堂,廳堂里掛有“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可以想見古人的讀書經商之風。村中還有一座著名的“大夫第”,也建于康熙年間,是座標準的用于觀景的臨街亭閣式建筑,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醒目大字,常用來表演古裝戲曲,現(xiàn)在已成為舉辦民俗活動的重要場地。
中國畫里鄉(xiāng)村
宏村位于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千米,這座古村始建于南宋時期,已有800多年的 歷史 。從高空俯瞰,宏村的整體輪廓像一頭昂首奮蹄的巨牛,那九曲十彎的水圳是“牛腸”,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大面積的南湖是“牛肚”,再看狹長彎曲的“牛腸”兩旁,錯落排布著140多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居,像是一處自然形成的“牛身”。
村子四周有雉山木雕樓、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萬村明祠、愛敬堂等。整體看來,宏村的湖光山色與層樓疊院相得益彰,置身其中,猶如融入一片水墨畫里。故而,宏村又被人稱作“中國畫里鄉(xiāng)村”。
民間故宮:承志堂
走進宏村任何一座小院落,人眼皆是磚雕、石雕、木雕與門罩、天井、花園、漏窗、房梁、屏風和家具,處處流露著徽派建筑的元素與氣息。在這上百幢古民居里,最杰出的是承志堂。承志堂由清代鹽商建造,占地面積廣達2000多平方米,是幢磚木結構的高大樓宇。
此樓正廳的橫梁、斗拱、花門、窗欞上雕有精細木刻,人物眾多,各具神采,層次繁復,線條分明,堪稱徽派木雕中的精品,素有“民間故宮”之稱。
西遞與宏村是皖南古村落最杰出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精髓之作。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tài)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