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5:38:11
本文來自“SketchUp吧”神秘的版主——78819,用 Twilight 渲染 還原兒時居住過的大院,講述了他兒時嬉戲成長的故事。這個大院就是溥儀也住過的“靜園”。
▲小時候在天津住了十年,住的院子不是很大,只有不多的幾戶人家。白天院子里幾乎看不到什么人,除了偶爾有幾個修剪花木的工人在那里忙活一陣,就只有門房的人出出進進,所以整個院子非常安靜。天津與北京不同,很少有像皇家園林、四合院式的中式建筑,比較多的是些東洋、西洋的小樓小院,而且多不是正南正北。我門住的這個小院主樓就是一個西班牙式的建筑,院子也很有特色,凡是到過這個院子的人,多少年過去了,說起有什么建筑大都不記了,但說起院子卻馬上能準確說出主要的特點:一是滿院鋪著很厚一層鵝卵石,走在上邊嘩嘩作響;二是假山流水噴水池;三是滿院的綠化,各種樹木、灌木、花草、籐籮架,尤其到春天院里各種顏色的花開起來非常好看。還有就是其中有一棵大樹直徑有七八十公分,其實院子里的大樹很多,之所以要單提到這一棵,是因為只有它長在院門通往主樓的通道上,而且是半躺在那里,正是這個特點使人們很容易記住它。雖然院子不大,但也并非可以一目了然,由于使用灌木、矮墻、樹木、走廊及不同的材料進行了劃分和巧妙的遮擋,行進其中還是有種曲折迂回的感覺,但總體簡單、統(tǒng)一、整體、和諧。
▲這區(qū)域泥地上鋪滿了鵝卵石。主樓門兩邊是弧形坡道,前邊是下坡的臺階,臺階兩邊有兩個三角形的花壇,它們的斜邊隨坡道呈弧線形。下臺階后向前又有兩個同樣形狀的花壇,只是這兩個很矮,就在地面上,而且弧線邊與前兩個正好對稱,四個花壇大致形成了一個圓,并且自然劃分出了幾條通道。下邊的兩個花壇里中間是小樹,周邊是葉子像指甲大小很濃密、枝干上長著小刺的植物,高度大概在一米五以上。再往前走是第二個區(qū)域,大致是從院子中間一直到主樓對面的院墻。這塊地方中間與主樓穿過花壇的通道相連,并以兩邊對稱的藤蘿架的方式延伸了這條通道,這條通道兩邊穿過藤蘿架又分出兩條通道,一條通向院門,另一邊通向由矮墻圍起的一個小院。除了通道上鋪了地磚,其他地方就是泥地,這一部分與鵝卵石那部分的分界是一條不規(guī)則的曲線,在這條線上仍然是用我前邊提到的那種小葉帶刺的植物筑起了一面“墻”,并且沿這條曲線還種有一排楊樹。
▲實際上這些植物“墻”很高很密,我們曾多次想走捷徑從中穿行都沒成功。圖中做得很稀疏,為免背景被遮擋。圖中這棵斜著的大樹就是前文提到的那棵樹,我們經常在這兒玩,累了就躺在上面休息。這棵樹根本不用爬,直著身子就可以走到樹腰。
▲這條路的盡頭是一個噴水池,正對著主樓大門。這個噴水池比另個一噴水池要大很多,因為我一直沒有找到它清晰的照片,所以只能憑記憶做了這個大致的樣子,好在我們經常在這兒玩,記得它的材料是青板石。墻壁和池子里貼的都是灰色啞光的馬賽克,池子底部四周是管道,靠墻的部分分上下兩層,兩邊矮中間高,我們經常爬到高的一層上去玩,秋天的時候我們常把池子里堆滿樹葉,然后從上面一層往下跳。
▲前一段時間天津來人,我們一起談了小時候的事,也談起了住過的那個院子,才知道我們搬走后不久,這個院里陸續(xù)搬來了很多住戶,而且再也沒有人來維護和管理,以至于最多時住進了50戶左右,徹底變成了一個大雜院,而且私搭亂建損毀 嚴重,聽起來讓人痛心。好在后來有關部門清出了所有住戶并恢復了原貌, 原來這是溥儀離開故宮后在天津的住所,溥儀給它取名為“靜園”,他就是從這個院子的后門悄悄出去,到東北做了滿洲國的皇帝。來人走后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看到很多介紹和恢復后的照片。主樓外觀雖然基本沒什么變化,但周邊擴建和增加了一些小的建筑,整個院子可以說已經面目全非。
▲我從網上找了一張恢復后的照片,院子里的鵝卵石、中間的樹木、花壇、植物,包括那棵標志性的半躺大樹,都被一掃而光。滿院子鋪滿了地磚,通透到一眼可以看清每一個角落,順著院墻搭起的這個木架子,初看時我一直以為是一個自行車棚,最不協(xié)調的就是中間這個噴水池,總之怎么也看不到當年那個靜園的影子,完全成了現(xiàn)在普通小區(qū)里的一塊空地。
▲這是另一張恢復后的照片。畫面右側的房子就是上圖里左側的平房,這塊地方原本是一片矮墻圍起的院中院,里邊有小假山和圍著房子一角呈L型的水池,我當時一直稱它是養(yǎng)魚池。照片中這樣的樹原本有四棵,池子兩側分別有兩棵,但現(xiàn)在小假山拆了,房子也明顯擴建了出來,只剩了靠墻邊的一棵,另外不知為什么要放太湖石和竹子,這個院子從建筑到園林完全不是中式的風格。
▲以上是我還原的水池當年的樣子,從不同角度做了幾張圖。圖中假山右側是一整塊斜面的大石頭,旁邊是由一些 10 多公斤厚的石片堆起來的,后邊是個小土堆和管道,估計當時是有水從上邊流下來,類似一個小瀑布,可是我從沒見過,池子里很少有水,大人們總是說太浪費不讓蓄水。
▲挨著小院子門口的藤蘿架中間有一棵纏滿粗大藤條的大樹,我們常常從這輕易地上到藤架的頂部。這棵樹現(xiàn)在也沒有了,從我小時候的照片中我留意了一下院子中大小粗細的各種樹至少有40多棵,對比了一下現(xiàn)在的照片大概20多棵已經沒有了。
▲這是一條從主樓通往小院子的走廊,頂部是二樓的陽臺。走廊另一側是又一個區(qū)域,從復原的照片來看,這個地方變化不大,有一個噴水池,比前邊那個小很多,在靠近小院墻角的地方,原來有一棵葚樹,經常爬上去摘著吃,現(xiàn)在這棵樹也不見了。
▲這是后邊的小噴水池,這個景觀現(xiàn)在還在。這個院子還有一部分包括后院,我沒有做圖,一是沒有什么主要特點,而是變化不大,我上邊做的那些圖,現(xiàn)在大都已經不存在或是被改變了。
以上除了注明是網上的照片外,其余均由 SketchUp建模,Twilight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