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01:34:15
曹參(?~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江蘇沛縣人,秦朝時曾擔任沛縣獄吏。公元前209年, 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封為平陽侯,僅次于蕭何。因曹參德高望重,劉邦請他去任 齊王(劉邦的長子)的相國,由他來輔佐齊王治理齊國。漢丞相蕭何死后,曹參繼任漢丞相,并遵照蕭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國家?!笆捯?guī)曹隨”傳為歷史佳話。
曹參,為相則 不如蕭何,為將則不及韓信。為相,蕭何是立法者,曹參只是守成者;為將,韓信大開大闔,動輒傾國傾城,改變天下格局,曹參只能小打小鬧,補苴罅漏,聚沙成 塔,集腋成裘。所以在漢初那個風起云涌、人才輩出的時代,曹參固然出將入相,其實才具平平,魅力有限。不過曹參也有他的長處。曹參的長處,主要有二:會做 人,能自知。
曹參的這兩個優(yōu)點,明眼人一看便知,并不是什么天生的稟賦或才能,而是后天的經(jīng)驗與修養(yǎng)所致。曹參的人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為將”階段和“為相”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曹參都有其自身的權(quán)術(shù)來應(yīng)付文治武功。
攻城掠地,赫赫戰(zhàn)功
曹參的“為 將”階段主要是劉邦和韓信在戰(zhàn)場上的副手,從反秦到滅楚,參與了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司馬遷曾統(tǒng)計曹參的功績?nèi)缦拢捍蛳聝蓚€諸侯國、一百二十個縣;俘虜了 兩個諸侯王,三個諸侯國相,六個將軍,大莫敖、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這些成績雖然不可忽視,卻是當時任何一個長期征戰(zhàn)沙場的將軍都能夠取得的, 因為那多半還是由于韓信指揮有方的緣故?!妒酚洝げ芟鄧兰摇吩疲骸安芟鄧鴧⒐コ且皯?zhàn)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边@句話說得非常確切。總之, 作為將軍,曹參未能獨當一面,沒有特別杰出的表現(xiàn)。
曹參跟 隨劉邦起事后,出生入死,立下了許多軍功。漢高祖劉邦起事占領(lǐng)沛縣的時候,曹參就加入了劉邦的隊伍,他在起初是一個小官職,后人一般認為他是一個文職官 員,其實他一開始是作為一名軍事人員嶄露頭腳的,他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曹參剛參加劉邦的部隊就率軍大敗秦朝郡監(jiān)的軍隊,拿下薛縣(今山東滕州市南)、泗水郡和胡陵(今山東兗州市)。在和秦將章邯作戰(zhàn)的時候,曹參表現(xiàn)勇敢,占領(lǐng)了爰戚(今山東兗州市南)和亢父(今山東泰安東平縣)兩座城池,并且最先登上城樓;和李斯的兒子李由率領(lǐng)的軍隊作戰(zhàn),曹參一舉擊潰秦軍并殺死了李由,幫助劉邦逐漸站穩(wěn)了腳跟。曹參一直以帶軍將領(lǐng)的身份跟隨劉邦披荊斬棘,直至殺到咸陽,滅亡了秦朝。
后來, 劉邦被封為漢王,駐守巴蜀地區(qū),曹參跟隨劉邦到了關(guān)中地區(qū),被劉邦封為建成侯,不久晉升為將軍。劉邦從漢中地區(qū)回軍平定三秦,曹參率軍攻占許多縣城,占領(lǐng) 了秦朝的都城咸陽,把它改名為新城。為了表彰曹參的功績,劉邦把寧秦賜給曹參,作為他的食邑。劉邦還定三秦的戰(zhàn)役之所以進行得很順利,曹參發(fā)揮了重大的作 用。
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后,曹參以左丞相的身份和韓信配合打擊楚軍。魏王豹反叛,曹參分別與韓信率軍攻打反叛軍隊,進攻安邑,進擊魏王于曲陽,并在武垣活捉魏王豹,奪取了平陽,全部平定魏地。在對齊國的戰(zhàn)爭中,曹參斬殺了楚國的悍將龍且(jū),為劉邦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占領(lǐng)齊 國之后,韓信上書要挾劉邦做齊王,劉邦答應(yīng)了韓信的要求,但命令曹參做齊國的丞相。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劉邦一直非常信任曹參。劉邦懷疑過很多人,卻從未懷 疑過曹參。韓信官拜大將軍時,曹參被派為韓信的副手,身負監(jiān)視韓信的特殊使命。此時,劉邦選擇曹參來輔佐韓信,實際上還是讓他來監(jiān)視韓信。曹參不辱使命, 在他的幫助下,劉邦才最終剝奪了韓信的齊王頭銜,遷為楚王。而后劉邦封自己的兒子劉肥做齊王,曹參繼續(xù)做齊王劉肥的相國。
齊國為相,蓋公獻策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廢除了諸侯國設(shè)置相國的規(guī)定,改“相國”為“丞相”,朝廷改派曹參為齊國丞相。其實,在當年,曹參本來就是齊王韓信的相國,韓信被劉邦徙封為楚王后,曹參也交還了相印。后來劉邦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同時任命曹參為相國。
曹參到齊國擔任相國時,齊國是一個擁有七十座城市的封國。當時劉邦剛剛奪得天下,建立了漢朝。但是經(jīng)過秦末戰(zhàn)亂和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 社會經(jīng)濟一片破敗凋敝,當時百姓窮困,國庫空虛,人口銳減。曹參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怎么才能使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呢?他認識到擺在他面前的頭等大事,就 是要讓老百姓擺脫戰(zhàn)爭的苦難,給以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他清醒地感到,過去是靠在馬上用武力奪取了天下,現(xiàn)在天下統(tǒng)一了,不能再憑借武力來治理天下了。所以必 須轉(zhuǎn)變政策,發(fā)展生產(chǎn),順應(yīng)民心,才能逐步把這樣一個爛攤子收拾好。
曹參到齊國 后,立即把當?shù)氐赂咄氐拈L者和一批有才識的知識分子召來,虛心地向他們請教,如何來安撫和管理好百姓?如何才能把破敗的國家治理好?因為召集來的有好幾 百人,每個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認識來談,所以提出的辦法也五花八門,有的竟不著邊際。這么大的事,又眾說紛紜,搞得曹參也無所適從,一下子很難做出決斷。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聽說膠西有一位名叫蓋公的高人,擅長于研究道家黃老“無為而治”的學(xué)說,有治國的才能。曹參聽說后,思賢若渴,立即派人帶著厚禮恭敬地把膠西蓋公請來,向他求教。蓋公來了以后,曹參禮賢下士,親自拜見,向蓋公請教治世安民之道。蓋公看曹參一片真心,就向他建議當前治理齊國應(yīng)該采取清靜無為的方法。蓋公對曹參說:“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靜,不生事,不擾民,那么下面的老百姓自然生活就安定了。百姓安定后,社會經(jīng)濟隨之就能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國家也就能治理好了。”
曹參聽了他的話以后非常高興,決定把蓋公留在齊國,并把自己住的正房讓出來,請蓋公住,以便隨時為他治國出謀劃策。曹參在齊國擔任相國的九年中,按照黃老“無為而治”的辦法制定各項政策,不準官員去打擾百姓,嚴懲做壞事禍害百姓的官員,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愛護民力的官員,使齊國經(jīng)濟很快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原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日趨穩(wěn)定,百姓過上了比較安穩(wěn)的太平日子,所以齊國人都稱頌曹參是賢明的丞相。
道家的學(xué)說, 與儒家的學(xué)說一樣,都有“成物”與“成己”兩個方面,即都是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道”,只是儒家比較偏于入世,道家比較偏于出世而已。所以,老子雖已悟道成道 并棄世歸隱,仍然有心救世,以為道家的圣人乃是理想中的圣王;就連完全不存救世和用世之心、標舉精神“逍遙游”境界的莊子,也有“應(yīng)帝王”的篇章流傳。但 是,道家學(xué)說的宗旨,畢竟主要不是“成物”或“外王”,而是更加傾向于“成己”或“內(nèi)圣”。成己是成物的基礎(chǔ),內(nèi)圣是外王的前提。成己或內(nèi)圣,古代道家或 稱之為“全性保真”,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說,也就是自我認識、成就自我。一個信奉道家學(xué)說的人,其成就之大小隨領(lǐng)悟與修養(yǎng)之高低而有所不同:層次較低的可以做 到“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中等層次者可以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領(lǐng)會為人處世之道;層次最高的則能夠主宰自我,根據(jù)自己的天性和興趣而生 活,乘興而往,興盡而返,隨遇而安,隨波逐流,而不為外在環(huán)境所左右。
曹參的天賦不高,悟性平平,僅能達到道家境界的中等層次,不過這已經(jīng)足以使曹參受益匪淺,受用不少。首先,正是由于學(xué)了蓋公的黃老之術(shù),使曹參頗有自知之明。
無為而治,蕭規(guī)曹隨
無為而治,不是不治,而是另有打算;無為是為審時度勢,不該為的時候則不為,“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時勢的要求,而不是真正的無為。
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guān)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蕭何臨終時,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丞相蕭何死,按照劉邦的意思,曹參繼任為丞相。曹參執(zhí)政后,一切遵照蕭何的既定方針,絲毫不加更改,
曹參也 是漢初的功臣,雖不及韓信與蕭何,但其功勞仍是不可小覷。漢朝考過功臣榜上,蕭何第一,曹參第二,為此,有些大臣暗自猜測,恐怕曹丞相一上臺后,因為封功 之事將完全否定前丞相蕭何。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丞相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撤換朝臣易如反掌,原先的老臣們不由得惶惶不安起來。但是,曹參卻沒有 多大的行動。
曹參把一些好名喜事、舞文弄墨的官員全部革職,又選了些言遲舌鈍、年高忠厚的人補上空缺。從此,曹參自己整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上門來的人都想有言相勸??墒沁@些人一到,曹參就立即拿美酒給他們喝,過了一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么,曹參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后離去,始終沒能夠開口勸諫,如此習(xí)以為常。
曹參的兒子曹窋(zhuó) 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后,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高帝剛剛永別了臣,皇上又很年 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jù)什么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辈芊敿偃招菹r回家,閑暇時陪著父親,把 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guī)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yīng)該說的?!钡缴铣臅r候,惠帝責備曹參 說:“為什么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我讓他規(guī)勸您的?!辈軈⒚撁敝x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惠帝說:“我怎么敢跟先帝相 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辈軈⒄f:“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jīng)明確,如今陛 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惠帝說:“好。您休息休息吧!”
這就是著名的“蕭規(guī)曹隨”的典故,也是西漢初年一直堅持以黃老之術(shù)治國,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政策的由來。
曹參與漢惠帝 的這番對話,相當高明。其思想內(nèi)容可謂已得道家學(xué)說之堂奧,其推理形式幾乎具有西方邏輯之勢不可擋的力量。曹參的言說方式,乃是欲進先退,欲擒故縱。先設(shè) 了個圈套讓惠帝來鉆:你不是說我什么事都不干嗎?好!我承認。你不是說不治事不好嗎?好!我也承認。但是我請問陛下,你比得上高祖劉邦嗎?肯定比不上。既 然比不上高祖,那么陛下如今的作為,只能是為高祖的建筑添磚加瓦,搞搞裝修,就別想另立門戶,另起爐灶,另辟蹊徑,另搞一套了。同理,既然我比不上蕭何, 那么我的作為,最多也只能是填補蕭何未竟的草圖,而不是重新創(chuàng)造一件繪畫作品。既然陛下都只能什么事都不干,我當然就更是只能什么事都不干了。陛下說我不 治事不對嗎?我這可是完全在模仿陛下??!
乍看起來,這位曹宰相一切都按漢高祖和蕭何留下來的規(guī)矩辦,似乎是堅持“祖宗之法”,無所作為。其實,曹參抓住了傳統(tǒng)的中國皇權(quán)政治的一個最深層的“要害”:在皇權(quán)國家體制下,最難治理的其實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各級官吏。只要這些“如狼似虎”的官吏能夠不生事、不擾民,人民就可以過上太平日子;只要不給官吏們敲詐勒索百姓的機會,不讓他們亂來,老百姓就可以安居樂業(yè),創(chuàng)造出無窮無盡的財富,使國家富強起來。能自知與會做人,有如“內(nèi)圣外王之道”,兩件事情乃是“體”與“用”的關(guān)系。有了道家學(xué)說的根底,加之年歲漸長,經(jīng)驗日豐,曹參做人的修養(yǎng)也便漸老漸熟,爐火純青。后來,曹參的這套治國思想和方略被漢文帝、漢景帝繼承,終于促成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曹參,或許不算一員杰出的“良將”,然而的確是一位不錯的“賢相”,他開 啟了無為而治的先河。現(xiàn)在人們提到漢朝,便會想到“文景之治”,論及“文景之治”,便會想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xué)。真正實踐無為而治并取得巨大成效的,曹參 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人。無為而治是一種哲學(xué)思想,是黃老道家學(xué)說的核心,它把老子的順自然而無為的思想,和當時的社會實際相結(jié)合,吸收了一些儒家思想,變 消極避世為積極入世。曹參把它先嘗試于齊國,后又用于整個國家的治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漢初幾任皇帝,恪守如一,歷70年不變。結(jié)果是糧倉里糧食堆滿了,國庫里串錢的繩子爛掉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實踐,不僅對漢朝政權(quán)的穩(wěn)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是豐富了人類經(jīng)濟思想。曹參在歷史上的作用并不低于蕭何、韓信,他給后人所留下的精神遺產(chǎn)足以使他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