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11:18:17
幾乎在現(xiàn)代家裝上,每戶人家都會有客廳,而客廳基本上是以上面所說的三大件組成的。即便再小的房子也逃不開這些標配。
但是反觀我現(xiàn)在住的房子,住了十年,利用率最低的是客廳三件套。原本客廳的概念:1.是家里人一起休閑聊天的地方。我發(fā)現(xiàn)我們一家人更愛待在書房聊天,因為書房有個單人沙發(fā)和小椅子,很少喜歡坐在長沙發(fā)上聊天。2.家里有外來人的時候,一起活動的區(qū)域。但事實證明在現(xiàn)代家庭中,串門現(xiàn)象十分少見,即便偶爾有,也很少有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的習慣。要不就是餐桌上一起坐會兒,要不還是會選擇在書房區(qū)域閑談。所以在上一個頭條問答的時候,答家里最不實用的家具是什么的時候?我果斷回答了:客廳三件套。
因為我認為現(xiàn)代裝修中應該以家庭自己使用習慣為主,所以當我孩子出生之后,我扔掉了長沙發(fā)又扔掉了茶幾,把多余的空間空出來,讓孩子爬行。這成為了我年度最明智的決定。
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問一家五口人?沒有長沙發(fā)坐在哪里?
所以我只能說家里裝修都要按照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和家里的實際情況來。我們家今年房子裝修,四房兩廳,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干脆舍棄了客廳。
舍棄客廳的原因在于,我家常住人口一老一小和兩夫妻。原本戶型書房朝東,兩房朝南一房朝北,一大客廳朝南。除了朝南主臥,我們很難決定是讓老人還是孩子睡朝北的房間,所以我們決定改變一下格局。把朝東帶陽臺的房間給老人?。ㄆ綍r起得早),把朝南房間給孩子住,把原本朝北的房間改造成娛樂室。而朝南帶陽臺的客廳則改造成了開放式書房兼工作室。
這樣設計之后,覺得整個家都改觀了。因為我們一個家庭,除了老人有看電視的習慣(而且基本上在房間看),其他人并沒有看電視的需求。而且現(xiàn)在客廳電視的功能,其實已經可以用投影來替代,朝北房間做成娛樂室,就可以安放投影儀。而書房相對來說,是我們家比較重要的空間。所以把全家最大最好的位置用來做書房就更容易打造家庭的砰然心動空間。
我們最后的設計是客廳兩側墻做兩排到頂的書柜,中間區(qū)域放一個兩人位沙發(fā),兩個懶骨頭和一個高度適合放置辦公筆記本的小幾。這樣書房功能以外,還達到了家庭室的作用,就是還能成為家庭一起聚會喝茶聊天的地方。唯獨的缺陷,因為客廳大多數是敞開連著餐廳的,把客廳作為書房,客廳就變成公共區(qū)域,是開放式書房,私密性不足。因為我工作的特殊性,還是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工作區(qū)域,所以就把客廳連接的南陽臺用折疊門的方式做成了工作間,我喜歡在有陽光的地方工作,而折疊門的好處就是在不需要的時候可以進可能的全開。至于為什么我家南陽臺可以做成工作室,可以參考我上一篇文章(南陽臺一定要用來晾衣服嗎?)
所以我覺得一個家里,是否需要客廳?真的是看家庭個人需求。我只是覺得在現(xiàn)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商品房區(qū)域,如果把這么大的平方面積用來做一個利用率很低的區(qū)域。還不如好好想想,我們家的核心區(qū)域應該有些什么功能。
比如說我的核心區(qū)域需求是,我和我老公需要有個舒適看書兼在家辦公的區(qū)域,女兒需要一個閱讀拼樂高、畫畫、彈鋼琴的區(qū)域,老人家需要一個打打毛線聊聊天的地方。那么我們剛好把客廳打造成書房+工作室+家庭間。而并不需要長沙發(fā)+大茶幾+電視機。需要的書柜,工作臺、鋼琴區(qū)和小沙發(fā)及懶骨頭。
比如說有個朋友習慣看很多很多雜志,就把客廳改造成了雜志區(qū),都各種柜體來放雜志。有個朋友喜歡畫畫,就把客廳改造成了半開放式的畫室。而有人因為剛生了孩子,索性把客廳做成了孩子的娛樂室。
我們并不是盲目的提出“消滅客廳”這個概念。而是覺得中國人一直以來習慣有的所謂客廳的概念其實真的可以改改了。因為其實現(xiàn)在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娛樂方式已經不依賴于電視,那種吃完飯全家人圍坐在沙發(fā)上一起看電視劇的年代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還有就是3+1躺沙發(fā)的年代,我覺得也是過去式了。算算家里一共有多少面積被這么大的沙發(fā)占有,而這樣的沙發(fā)又能有幾天的利用率。
所以我想所謂裝修,所謂家的樣子,就應該是最適合自己,最有自己風格的樣子。
所以無所謂別人說的是否需要,而是問問自己內心和家庭習慣,是不是需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