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14:53:23
? ? ? ? 故鄉(xiāng)四季分明,季季景不同,春天桃紅柳綠,夏季雨水豐沛,秋來稻熟果香,冬日天寒水瘦。但最讓人喜歡的還是春天。故鄉(xiāng)的春天,是油菜花叢中的一行行詩,是斜風(fēng)細(xì)雨中的一首首歌;故鄉(xiāng)的春天,是重生的季節(jié),生命被重新喚起,心靈被重新清零,希望被重新點燃。
? ? ? ? 冬末春初,蟲蛇蟄伏,萬木蕭條,正是“天寒色青蒼,北風(fēng)叫枯?!钡娜兆???墒枪枢l(xiāng)的原野一刻也沒閑著,紅的紫云英、綠的油菜苗,比賽著長,特別是紫云英,到處都是。這東西,故鄉(xiāng)人叫她“紅花草”,生命力特別強(qiáng),普普通通,樸實無華,卻又大有妙用。天寒地凍中,稻茬間,田埂頭,水溝邊,一叢叢、一簇簇地都長出來了,鋪滿了一塊又一塊田地,像是一層厚厚的綠色的毯子。快開春的時候,綠葉嫩莖中開出一朵朵的小紅花,象千萬把小花傘。一陣風(fēng)來,隨風(fēng)搖曳,身材婀娜,舞姿曼妙。在故鄉(xiāng)的原野里,萬木蕭疏之中,能有一抹鮮艷奪目的紅,恐怕只有紅花草了,為仍然蕭瑟的初春增添了無窮的活力。沒有開花以前的紅花草,揀嫩嫩的頭掐回來,洗凈后生大火用油一炒,可是一碗青香撲鼻的菜。開花后人就不能食用了,但是可以割回來,放到大缸中,灑上一點鹽,踩結(jié)實,這又是養(yǎng)豬的好飼料,開春后,蔬菜還沒有大量上市前,家家戶戶喂豬就全靠它了。剩下沒割回來的紅花草也用處不小。驚蟄一過,牛犁入地,油黑潮濕的土塊,隨著犁尖翻滾,紅花草就這樣被埋到黑土地下面。要不了多長時間,田里的水變成了紅褐色,如醬油一般,這是紅花草化了,正在滋養(yǎng)土地,增加田地的肥力,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紅花草混合的香味。
? ? ? ? 天氣漸漸轉(zhuǎn)暖,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故鄉(xiāng)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山坡上,小溪邊,一下子熱鬧起來,桃花開了、杏花開了,梨花也開了,爭先恐后地,一趟接著一趟地開。粉紅的、淺紫的桃花,如天空中落下的一片朝霞,徜徉其間,只見桃花不見人。剛下過一陣雨,潔白的杏花便爬滿了枝頭,如同白雪掛在樹梢上,仔細(xì)看,還有點白里透紅。雨滴沾在花瓣上,珠圓玉潤,晶瑩剔透,似懷春少女那一滴一滴的相思淚。一夜春風(fēng)來,萬樹梨花開,雪白的梨花,就像是調(diào)皮的浪花,在春光的映照下,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下,跳躍著、舞動著,銀光閃閃。
? ? ? ? 春分前后,故鄉(xiāng)的油菜花開始開了,一直能開到清明以后。這是故鄉(xiāng)春的盛宴。漫山遍野,溝溝坎坎,一望無際,都是油菜花。和杏花、桃花比起來,油菜花顏色單一,清一色金黃,既不富貴,也不艷麗,簡簡單單,大大方方地開,開得樸素自然,從容淡定。剛開的時候,還是乍暖還寒,她們在凜冽的寒風(fēng)里悄悄的攢夠了勁,等到陣陣暖風(fēng)把春意帶到人間的時候,她們便好像一夜之間在大地上鋪下了一地金黃,盡情地宣泄著春天的氣息。怪不得前人說“滿目金黃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 ? ? ? 油菜花開得最熱烈的時候,也是蜂蝶最忙碌的時候。一簇簇的花叢中,蜜蜂穿梭其間,一會停在花蕊中,一會又凌空曼舞。蝴蝶也不閑著,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等到她飛到你眼前的時候,她象逗你的一樣,懸停在半空,本以為伸手可及,可是,你的手還沒伸出來,她已經(jīng)在你眼前劃了一個漂亮的弧,輕快地飛到另一片花叢之中,再也找不著了。
? ? ? ? 這些蜜蜂,大都是家養(yǎng)的。故鄉(xiāng)本地養(yǎng)蜂人倒是不多,他們都是從外地來的,說著我們聽不懂的方言。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找到故鄉(xiāng)這個地方的,某一天,他們突然地來了,公路邊或是稻場上,一夜之間冒出一排整整齊齊的蜂箱,足足二三十個,旁邊支起個帳篷,里面既是工作場所,又是生活起居的地方。養(yǎng)蜂人整天忙碌著,在蜂中鉆來鉆去,輕易不和我們說話交流。一兩個月后,又突然消失了,不知道轉(zhuǎn)移至何方。
? ? ? ? 在故鄉(xiāng),蜂蜜是奢侈品,盡管一個春天都有蜜蜂圍著轉(zhuǎn),我們卻很少能品嘗到它們的勞動果實。但是故鄉(xiāng)的春天可不缺美食,最好吃的就是臘肉了。
? ? ? ? 春節(jié)一過,臘肉就所剩不多了,需要保存起來,慢慢地吃。盡管沒有冰箱,可是一點難不倒聰明的故鄉(xiāng)人。他們頭年就把芥菜收回來洗凈曬干,用鹽腌漬后再曬干,盛在一個陶甕中,臘肉被切成一塊一塊的,埋在干芥菜中。這樣保存的臘肉能吃到來年的六七月,當(dāng)然,還是三四月份的時候味道最好,往后就漸漸地有點齁人了。吃的時候,從芥菜干中掏出一塊,肥瘦相連,肉皮通黃如蠟,一刀下去,肥的晶亮如玉,細(xì)膩油潤,瘦的紅艷如火,鮮嫩似新。吃法可蒸可炒。蒸的時候,要把臘肉切成一塊一塊的薄片,均勻地攤在白瓷碗里,不需要添加任何佐料。煮米飯的時候,飯湯燒開了,再把碗放進(jìn)鍋里。米飯好了,臘肉也蒸熟了。掀開鍋蓋,香氣撲鼻而來,滿屋子都是。蒸的臘肉,原汁原味,咸而不齁,肥而不膩,鮮而不老,夾一小塊放到嘴里,入口竄香,回味悠長。如果是炒,就需配大蒜。清明前后,地里的大蒜長得正壯,味道也是最足的,拔幾根洗凈,青翠的葉,雪白的莖,都切成段。臘肉切成厚一點的塊,放到鍋里炒出油,快熟的時候再漸次放入蒜段和蒜葉。這就是大蒜炒臘肉了。臘肉的咸鮮和大蒜的味道相互碰撞,也不知道產(chǎn)生了什么反應(yīng),讓人一下子食欲大漲。
? ? ? ? 故鄉(xiāng)春季美食之中,最讓游子們難以忘懷的,恐怕就是蒿子粑了。每年的陰歷二三月,都是故鄉(xiāng)吃蒿子粑的時候。蒿子是故鄉(xiāng)春季一種最為普通的植物,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有土壤的地方都有它。趁著風(fēng)和日麗,帶一把刀,挎一個菜籃子,到野外去,半天功夫,就是一籃子的嫩蒿?;貋硐磧簟⑷啻?,再洗、切碎、擰干,如此反復(fù)幾次,青蒿的苦味就沒有了。割一點臘肉切碎,放入洗好的青蒿,和糯米粉一起使勁揉,捏成一個個的湯團(tuán)。鍋里放油,用柴火把油燒熱,再把湯團(tuán)貼在鍋底,輕輕地按成圓粑狀,再來回翻幾次,外表焦黃、內(nèi)瓤柔潤的蒿子粑就出鍋了。蒿子粑軟糯可口,青香襲人,特別是加了臘肉的蒿子粑,蒿子的青香和臘肉的咸香混合在一起,不僅勾起人的食欲,更讓在外的游子們記掛了一輩子,說起它,都是滿滿的鄉(xiāng)愁。
? ? ? ? 吃過蒿子粑,就快清明了,故鄉(xiāng)家家戶戶的人開始了一年的勞作。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農(nóng)家來說,春季大約是從清明前開始的。地很快就被翻了一遍,選一小塊給排水都很便捷的做秧田。育種是所有農(nóng)活中最有技術(shù)含量的活,決定著一年的收成。種子是去年就留好的,都是已經(jīng)干透、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稻谷,拿出來裝在蛇皮袋里,放到水里浸透。院子里挖一個不太深的坑,里面墊上稻草,把裝有稻種的蛇皮袋放進(jìn)去,上面再蓋上一層厚厚的稻草。新的生命就在那里孕育。隔天把就得打開看看,“看”是需要感覺的,完全憑經(jīng)驗判斷,溫度低了,不利于種子發(fā)芽,就需要燒點熱水,再把種子放到熱水中浸透。慢慢地,種子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酒味,三四天后,每一粒種子上都露出了嫩嫩的、白白的芽。
? ? ? ? 育種的同時,要把種子的床——秧田準(zhǔn)備好。一小塊水田,被分成好幾畦,四周都被疏通成小水溝。秧田最關(guān)鍵的是平整,不能高低不平,否則,撒下的種子就會在水里爛掉,長不出秧苗。發(fā)過芽的種子被均勻地撒到秧床上,農(nóng)家就開始了焦急的等待——希望早一天能長出苗來。但是,這不是急的事,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顧它。秧田里什么時候需要水,什么時候要把水排掉,什么時候施肥,這都是很有講究的,一點都不能馬虎。有時候,半夜下起了雨,這也不能耽誤,立刻起床,扛上鋤頭等工具來到秧田邊,查看雨水的大小,太大了,要連夜把水排走。沒幾天的功夫,秧田里開始露出一點淺淺的綠,那是秧苗長出來了。天更加地暖和了,空氣變得濕潤起來,秧苗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綠。不知什么時候下起了蒙蒙細(xì)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披著雨衣、扛著鋤頭或是身披蓑衣、肩扛犁耙、手牽老牛的莊稼人。燕子也回來了,穿梭在斜風(fēng)細(xì)雨中,不時從秧田里銜起一小塊泥土,飛回去或是補(bǔ)補(bǔ)舊房子,或是蓋著新的家,它們也開始了新的生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