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00:50:17
關于《秒速5厘米》最后兩分鐘 在秒速5厘米間[3],他們發(fā)現(xiàn)了彼此。也在秒速5厘米之間,他們錯過了彼此。 末時,他最后的一笑,不僅是如釋重負,還是一種坦然:即使相見,時光不能倒流、過去亦不能再來。不如留下昔日的記憶、錯過的瞬間,藏于心底,細細回味純純的愛。開始各人的新生活,這不更比一次顫痛的相見更來的唯美? 我個人覺得,女主角恐怕也是想等火車過完,但是她知道,即使相會,她左手無名指的戒指也會毫不留情地闡述:他們錯過的已不僅僅是那秒速五厘米的距離。再說了,與其好心地安排一次重逢,不如就這樣錯過。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這句話也許就是兩人之間等待無果的一句悲傷的縮影。更符合一種情境,歸根到底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相遇的故事,發(fā)生在秒速五厘米,短暫而恒久的瞬間。 解讀《秒速5厘米》最后兩分鐘 一部作品會表達一個思想或者一種觀念又或者一些情懷,而在作品中深刻表達這一點的地方,我們稱其為點睛之筆。無疑,秒速5厘米這部動畫的最后一個場景就是這樣一個點睛之筆。 新海誠用五十多分鐘的時間做鋪墊,終于在最后兩分鐘將自己想表達的感情用一個回頭一個轉身以及一個微笑釋放了出來。 或許還有人執(zhí)著于明里無名指上的戒指,又或者五十八分零十秒時微暗房間中睡在床上的貴樹及另外某人,但新海誠想告訴我們的難道是再深刻的感情也會有變質的一天這樣一種觀點和主題嗎?顯然不是! 讓我們再回到最后一個場景: 明里與遠野于鐵軌處擦肩而過,互相認出了對方。當兩人走到鐵軌的兩邊時,不約而同的轉過了頭。這時,飛馳的火車將兩人的視線阻隔在了兩邊。當火車駛過后,遠野發(fā)現(xiàn)明里已經(jīng)離開。然后,在以每秒5厘米的速度飄落的櫻花雨中,遠野帶著一絲微笑轉身離開。 在這短短的兩分鐘內,其實把前面五十多分鐘的故事梗概包含在了里面: 明里與遠野在小時候相遇(在鐵軌處相遇) 但終究兩人走到了不同的地方(走到了鐵軌的兩側) 雖然彼 此心中都有掛念(兩人不約而同的轉過了頭) 但種種困難橫亙在兩人之間(飛馳的火車將兩人的視線阻隔在了兩邊) 遠野在回憶中迷茫,不接受任何新的幸福(遠野面前飛馳的,不斷變化卻毫無改變的車廂) 當繁華落盡,明里找到了幸福(明里已經(jīng)離開) 而遠野也終于從迷茫中走了出來(遠野帶著一絲微笑轉身離開) 新海誠想表達的是,曾經(jīng)純真的感情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消逝。即便這種感情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完成,但它必定會是心里美麗的一段回憶。而龜縮于以往的美好希冀中,不敢接受新的幸福,只會使心越來越蒼老,最后慢慢死去?;貞浵窬疲僭S你便可覺得那其中的甘美,如果濫喝沉迷其中,只是一個神智不清的酒徒。在第一話的櫻花樹下,遠野說過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對明里的愛負責,雖然明里的吻讓他淡化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但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喜歡明里,但他可以接受那個遠在天邊的明里,因為那個明里不需要讓他有太多的壓力,而身邊的明里卻會讓他難受,就像他的工作最終被他放棄了,對于明里放棄或許才能讓他活的輕松一點。 在每秒5厘米的速度飄落的櫻花雨中,在幸福的往事中,遠野邁開了前進的道路。兩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包含了有愛無緣的傷感,更多的卻是對幸福未來的憧憬。 關于秒速5厘米的解釋 每秒5厘米似乎這個速度并不是很快,甚至可以說是很慢。人的步行速度都比它快。 可這個速度如果保持了13年呢。 通過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來。 5CM/S×13年×365天×24小時×60分鐘×60秒=20498.4公里[4] 20498.4公里。這個距離正好是繞行地球半圈的距離,也就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 當然也許這只是個巧合,經(jīng)過一些專業(yè)達人的分析,貴樹和明里最后一次見面到岔道口的相遇,正好是13年。 如果這一切都不是巧合的話,只能贊嘆新海誠的大綱寫的是如此的精細。 兩顆曾經(jīng)相溶的心,經(jīng)過了13年的時間,彼此達到了地球上最遠的距離。 (忽然,一種仿佛被什么溫暖的東西守護著的久違的感覺復蘇了。在思考其中的理由時,他想起了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冬天,看到的櫻樹。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從中學一年級結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十五年了。 一點睡意都沒有,他嘆了口氣合上書,將罐底剩余的啤酒一口喝干。 …… …… …… 打開蓋子,那封信被夾在了中學時自己最為珍視的薄筆記本里。那是她所寫的第一封情書。 十五年前,在與自己曾喜歡的那個男孩第一次約會時,她本想把這封信交給他的。 那是個寂靜的雪夜,她回憶了起來。那時候我剛十三歲,我喜歡的男孩住在離我距離三個小時電車車程的地方。那天他約好了會坐電車來看我,但因為下雪的緣故,電車被推遲了,最后他遲到了四個多小時。在等他的時候,我在木質的小站候車室里,坐在暖爐前寫下了這封信。 將信拿在手中,當時的不安和寂寞感蘇醒了。她再次體會到了對男孩的向往,以及想見他的心情,讓她無法相信這些感情居然是十五年前的東西。那仿佛是她現(xiàn)在的心情一般如此鮮活,復蘇的回憶甚至令她感到了猶豫。 我當時是真心喜歡他的呢,她想。我和他,在第一次的約會中交換了初吻。我甚至感覺整個世界都仿佛在接吻后發(fā)生了改變。所以,我才沒能把信交給他。 這一切簡直就像昨天發(fā)生的事一樣——是的,真的就像昨天發(fā)生的一樣——她這樣回憶道。左手無名指上戴著鑲有小寶石的戒指,代表時間已經(jīng)過去十五年了。 那天晚上,她夢見了那天。尚且年幼的她和他,在一個雪花紛飛的寂靜夜晚,站在櫻樹下仰望緩緩飄落的雪片。 …… …… …… 接著,他聽到了激烈的嗚咽——那是自己的聲音。 十五年前站臺上那次流淚以來,他第一次哭了。淚水無法抑制地向外流淌,仿佛一直藏在體內的巨大冰塊融化了一般,他不停地哭著。他不知該怎么辦,他思考起來。 哪怕一個人也好,為什么我不能讓別人哪怕靠近一點幸福呢。 ——新海誠《秒速5厘米》 根據(jù)以上三段小說原文,可以確定二人分開的實際時間為十五年,因此“5CM/S×13年”之說其實只是網(wǎng)友的附會,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