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13:46:49
窯洞是黃土高原上一種特殊且古老的民居建筑形式,有著強烈的地方特色。
黃土高原窯洞歷史悠久,窯洞曾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冬暖夏涼節(jié)能節(jié)地的特點聞名世界,而下沉式窯洞,更是因其原始的生態(tài)理念、獨特的中國傳統(tǒng)院落空間,得到中外學者的稱道。窯洞按構造方式,可分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
下沉式窯洞是最為獨特的一種,是在相對平坦開闊的黃土地面向地下挖掘出的一個方形大坑形成院落。地下窯洞(下沉式窯洞),又稱天井窯院、地坑院、地陰院、洞子院等,這種世界稀有的建筑形式,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觀?,F(xiàn)主要分布在豫西(河南)、隴東(甘肅)、晉南(山西)和陜北(陜西)等地。
下沉式窯洞是古老的生土建筑,屬減法營造的負建筑形態(tài),它的營造技藝比較復雜,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地坑院營造技藝包括完整的設計規(guī)制、設計模數(shù)和工藝口訣,絕大部分和現(xiàn)代建筑理念相吻合。
地窯建筑除門窗外幾乎不用建筑材料,造簡費用低廉,窯洞還是天然的溫度調(diào)節(jié)器,居住在里面冬暖夏涼。因其綠色環(huán)保的特點,被稱為“綠色建筑”。90年代中期,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過多,許多村子本著“退宅還耕”的要求,開始填埋地坑院,使地坑院這一民俗建筑遭到極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