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12:09:39
不管是對于家長來說,還是對于孩子自己來說,拿到獎狀都是一種無限榮耀。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因為能拿到獎狀就說明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這種通過自己努力取得成就的感覺,很自豪。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獎狀卻成了一張毫無用處的廢紙。
張先生和妻子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夫妻倆就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課外班。
而這些課外班,也會經(jīng)常給孩子發(fā)一些 獎狀。 最開始的時候,夫妻倆還很高興,因孩子而驕傲,會用心地把每一張獎狀貼在墻上,當(dāng)獨一無二的 “墻紙”。
可后來,在發(fā)生了一件事以后,夫妻倆就再也不以這滿墻的獎狀為傲了,每次有人提起的時候,倆人反而是滿面愁容的表示 :“沒有含金量,再多也沒用?!?/strong>
原來。在接了幾次孩子以后,張先生發(fā)現(xiàn)班上的其他孩子也和自家孩子一樣,常常會拿獎狀回家,家里的獎狀也是早就堆積成山了。
這個時候張先生和妻子才清醒,才知道這并不是因為孩子足夠努力才能拿到獎狀,而是老師為了滿足家長和孩子的虛榮心才給的孩子獎狀。
· 會讓孩子變得愛攀比
首先,這樣頻繁地給孩子發(fā)獎狀,會激發(fā)孩子的“攀比欲”,孩子可能不管=遇見什么事情,都喜歡和其他小朋友比較一下。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時間在比較之中,這對孩子的心理 健康 成長和三觀形成十分不利,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
· 會讓孩子變自負(fù),經(jīng)不起挫折
當(dāng)拿獎狀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xí)慣的時候,孩子就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自負(fù),越來越瞧不起別人,孩子會因為自己拿了很多獎狀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高人一等。
這樣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非常討人厭,而且孩子還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這種舉動而吃虧,變得經(jīng)不起挫折與批評,脆弱不堪一擊。
· 會讓孩子不思進取
當(dāng)獎狀變多的時候,孩子就容易變得認(rèn)不清自己,這個時候孩子不僅會瞧不起別人,還會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很滿足,會因此變得不思進取,不再努力了。
如果孩子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定會止步不前,很快就會被 社會 所淘汰。
· 不要盲目給孩子報名課外班
現(xiàn)在的家長非常熱衷于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課外班,滿腦子想的都是不要讓別人家孩子超過我的孩子,而非是我家孩子喜歡、想要學(xué)這個才學(xué)的。
而這樣盲目報名就很可能遇見案例中那樣的老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建議家長認(rèn)真考核了老師的素質(zhì)如何過后,再做出決定為好。
· 問清楚孩子得獎的原因,再決定是否要表揚孩子
當(dāng)孩子得了獎狀以后,家長不要急著稱贊孩子,一定要弄清楚為什么孩子會拿到獎狀,班上有多少人拿了這個獎狀。
只有家長將一切都問清楚,才知道孩子拿獎狀值不值得自己稱贊。如果家長不考慮這些就盲目稱贊孩子的話,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脆弱,經(jīng)不起任何失敗與打擊。
· 做好榜樣形象
如果家長不想讓獎狀害了孩子,家長要做好自己,盡可能地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因為家長和孩子接觸的時間很多,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家長必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 常和老師、孩子溝通
如果家長不想讓獎狀害了孩子,還要常常和老師、孩子溝通。
之所以要經(jīng)常和孩子溝通,是因為只有家長足夠了解自家孩子,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里?,F(xiàn)在有很多家長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平時都是0溝通的。
這樣的狀態(tài)很可怕,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學(xué)業(yè),還會影響到親子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所以說,家長應(yīng)該多和孩子溝通。
至于常和老師溝通。其目的則是為了幫助家長想辦法,畢竟老師才是更專業(yè)的資深教育者,和家長比起來,他們的方法會更有效、更好一些。
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