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1 01:43:38
東陽江清澈美麗、源遠流長,貫穿東陽全境,把東陽分成南北兩半,俗稱“南鄉(xiāng)”和“北鄉(xiāng)”。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也養(yǎng)出了一方的美食。東陽餛飩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東陽的上盧餛飩,更是聞名遐邇,四鄰八鄉(xiāng)的人都喜歡到上盧來吃上盧餛飩,許多游子回到家鄉(xiāng),首先想吃的就是上盧餛飩。網(wǎng)上風(fēng)傳,上盧餛飩乃是“全國第二大餛飩”。
上盧餛飩皮薄、個小、餡嫩、湯鮮、燒制方便而聞名。常和其他餅類相佐就餐,如上盧麥角配上盧餛飩,南馬肉餅配上盧餛飩,防軍火炸餅配上盧餛飩等。上盧餛飩的選料很講究,肉選用豬前腿與頭之間的五花肉。五花肉精多肥少,軟硬適中。如果選用腿部的肉,無論是后腿還是前腿,均太硬,吃起來干硬,不適合。肉餡中必須添加姜末和胡椒,以增加香味。面皮是手工搟出來的,這樣才會顯得足夠韌。其實主料和配料都十分簡單,取之方便,配制也不難。那為什么單單上盧的餛飩與眾不同呢?其中還有原因。上盧餛飩燒制很講究。上盧餛飩采用原始的鍋臺,用松柴爿燒火。松柴爿多出自嶺北和羅山一帶山區(qū)的巖上松。巖上松樹齡長質(zhì)地堅硬且含油量高,火焰旺火性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熱量逼入皮薄餡嫩的餛飩內(nèi)。因此,上盧餛飩不是煮的,而是氽的。上盧氽餛飩,所用的鍋蓋的是小杉木鍋蓋。杉木有淡淡的香味,透氣性相對較好。杉木鍋蓋的大小與一般家用鍋蓋也不一樣。一般家用鍋蓋很大,邊沿與鍋沿吻合,而上盧氽餛飩的鍋蓋只有鍋子的三分之一大小,蓋著時,下到半鍋,與鍋壁只隔了一圈水,杉木鍋蓋浮在鍋中,像一制美麗蝴蝶。呵呵,餛飩下水,烈火旺燒,浮起鍋蓋,撈出餛飩,盛入放好配料的碗里,一碗美味就可以享用了。當(dāng)然,你如果要想味道再好一點,可以加點油渣(當(dāng)?shù)厝私胸i油殼)和辣椒粉。
“上盧餛飩必須得在上盧吃”,其中是有原因的。餛飩煮得太熟不好吃,不便帶回家,然而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吃餛飩的氛圍。上盧是一個集鎮(zhèn),過去農(nóng)歷每月的三、六、九日就有集市,整個集市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趕集的人做好了買賣,有了點零錢,就吃一碗餛飩,權(quán)當(dāng)點心。吃的人多了,餛飩挑子也就不斷地多了起來,以至形成了上盧特有的餛飩排擋。整個排擋,十幾家餛飩鋪子熱熱鬧鬧地經(jīng)營開來,那氣勢讓經(jīng)過的人不吃也難,更何況還有許多沖著吃碗餛飩才幫著大人去趕集的跟屁蟲呢!集市人氣旺,吃餛飩的人自然就多了。吃著餛飩,談著天,在一片熱氣氤氳之中,那才叫過癮呢!用我們現(xiàn)在時髦的話來說,這就是東陽的餛飩文化!
現(xiàn)在農(nóng)村已逐漸從農(nóng)耕經(jīng)濟轉(zhuǎn)向工業(yè)經(jīng)濟,原始的集市交易逐漸過渡為國際化現(xiàn)代化的市場經(jīng)濟,集市的規(guī)模比過去小了,集市的熱鬧氣氛比過去淡了,但餛飩鋪子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多了起來。四鄰八鄉(xiāng)到上盧的人不是趕賣毛柴畚箕,而是專門來吃餛飩的。停在餛飩鋪子旁邊的再也不是獨輪車,取而代之的小汽車,許多還是外地牌照的小汽車。時不時還會出現(xiàn)幾個金發(fā)碧眼的女郎,邊熱辣辣地吃著餛飩邊撲哧撲哧地喊“OK,OK”?,F(xiàn)在上盧餛飩的食客涵蓋了東陽、義烏、磐安、浦江甚至上海、杭州等地。而上盧的餛飩鋪子,也已從鄉(xiāng)村走進了城市,東陽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上盧餛飩的招牌。越做越紅火的上盧餛飩,已名符其實地成了東陽的一道鄉(xiāng)村美味。什么時候,你來東陽,千萬不要忘記也去嘗嘗噢!
而今,正宗祖?zhèn)魅睦献诸^---上盧顯宏餛飩,已經(jīng)在東陽開有一家傳承店,地址是:吉祥路與東街交叉口上盧顯宏餛飩東陽店。東陽人都知道,兒時的味道就這樣傳承著,延續(xù)著。像南方黑芝麻糊廣告一樣的場景,耳邊時常響起“上盧餛飩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