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5-12 12:29:14
思想 設計必須有思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構思,建筑設計如此,室內(nèi)設計也一樣。我要表達的是什么,我想向空間的參觀者和感受者傳遞什么信息,是設計前必須考慮的問題。明確思路,并把握之,使其貫穿于整個設計之中,這樣才能保持設計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保持空間之間的流動的完整。有了思想,才有成功的可能。
空間 空間和功能是室內(nèi)設計的前題,室內(nèi)空間是建筑空間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空間的尺度和均衡關系是設計需考慮的首要因素。而功能決定了空間,不同功能的空間有著相應的比例關系,處理好這些關系是室內(nèi)設計的第一步。不同功能的空間有著其相應的性格,并根據(jù)所處的環(huán)境和使用者的情況,展現(xiàn)出不同的表情。把握這層關系并從文脈中找出設計思想。是整個設計的靈魂所在。
材料 剛開始做室內(nèi)設計時,也常覺得材料不知如何運用,把握不了材料如何表現(xiàn)設計的意圖。這也許是每個初入行者曾困惑的問題。公司的設計師們開始也常常問,并埋怨沒有時間或機會下工地,我就說:工地就在你身邊,任何一個裝修,不管是成品還是施工中,不管設計得好壞,均是學習的場所。看看別人用什么材料、如何處理、如何收口。好,好在那里,差,又差在那里。自己都認真分析一下,從中可學到不少東西。
留白 設計的過程中,很容易犯的另一個毛病就是就是天地墻六個面均想設計得豐富,運用很多的符號和手法,以至于堆得滿滿的,讓人喘不過氣來。素不知學會留白才是最重要的。要從三維甚至是四維的空間去考慮,應該想到,你設計的是一個空間而不是各自獨立的平面,如何抓住該空間的重點,是關鍵。
減法 室內(nèi)設計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很容易被細部迷惑,沉迷于某個或幾個細部的處理而忽略整體空間的效果。這些細部可能是一中設計符號、一種元素、甚至是一種材料,感覺很美,就一定要用上,哪個都舍不得放棄。全然不顧是否合理,結果空間變成了大雜燴時,也就什么都不是了。常在室內(nèi)空間中看到的"世界之窗"就是如此。所以設計要學會做減法,而不是加法,當能把空間做到"增一分則盈,減一分則虧"時,就成功了。
尺度 尺度的把握也是關鍵。很多設計在圖紙上看起來很漂亮,但實際做出來就不是那么回事。這同樣也是關系到空間的問題。每下一筆,均應考慮到這條線不是獨立的,它是存在于一個立體的空間中,并和該空間的其他線條相關聯(lián)、相影響,且共同作用于該空間以及生活、活動于該空間的人。尺度的把握不單是細部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空間的把握,延伸出來,更是空間和空間的尺度關系、空間和時間的尺度關系。
疏密 中國畫以及篆刻藝術中有句很經(jīng)典的話,叫做"疏可走馬,密不容針",按今天的理解,就是疏密有致,有張有弛。我覺得它對室內(nèi)設計同樣是經(jīng)典。就如同在平面設計中講究的均衡和對比等,在三維甚至是四維空間中也一樣,空間的處理同樣強調(diào)整體的均衡、和諧及對比,它不僅表現(xiàn)在空間與空間之間的比例關系,還表現(xiàn)在同一空間中的重點的表現(xiàn)以及取舍的問題,分析找出并把握好重點,是對設計者的考驗。
定位 個人設計的階段性不可避免的跟著整個國際脈絡及市場需求動走。但重要的是根據(jù)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在其中抽取合適的元素,吸取精華,融合成自己的東西。含蓄內(nèi)斂,不急于探尋自己的定位,當內(nèi)涵與風格相融,定位是自然的結果。
修養(yǎng) 設計師本身藝術修養(yǎng)決定了其設計作品的好壞和品味。作為設計師必須不斷地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在藝術、文化等各方面的修養(yǎng)。我們常說的某某的"感覺好",其中的"感覺"不是其一時的靈感,而是通過不斷提高和磨練,累積形成的文化沉淀而得到的結果,并于不經(jīng)意中將其流露于作品之中。
傳統(tǒng) 對傳統(tǒng)的態(tài)度應該是謙遜和尊重的,但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設計師本人對傳統(tǒng)的理解和認識上。不是加幾個屋頂、做幾個窗花就可以稱為傳統(tǒng)。形式和表面都是膚淺的,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不論是官方建筑還是民居,亦或是園林和宗教建筑,都應該詳細了解和分析、研究,才能體會其中的真正的內(nèi)涵和精粹,在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神似",有其意而不一定究其形。